mbti心理测试是最近比较火的一款心理测试,就连谷爱凌都自爆她是intj人格。
但我们深挖以下就能知道,MBTI是由一对完全没有受过心理学教育的母女,根据五型人格自行编撰出的一套理论,他的16种人格类型来自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两个类别:EISNTFJP。该测试根据系列非此即彼的回答,为参与者分配每个维度的一个类别。四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人格类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MBTI最大的问题是它使用的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荣格指出,他的人格、态度和功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而是沿着一个连续体运作,人们在一个方向上对另一个方向有特定的偏好。它的特征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的连续变量,大部分人处于中间的某个位置。因此,虽然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是内向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更加外向。MBTI忽略了这一点,扭曲了人格的实际运作方式。
MBTI在除了外向和内向之外的其它维度几乎没有科学依据。没有研究表明其它维度可以识别人与人之间的离散差异。MBTI也没有达到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科学标准。可靠性意味着每次测试都会产生相同结果。然而,研究表明40%到75%的人在第二次测试被归类为不同类型。有效性意味着测试它所说的判断标准。当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MBTI在参与者中发现的人格差异所占比例非常小。此外,研究人员未能发现其中的人格类型与职业满意度或成功之间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mbti怎么火?人们愿意花费半小时甚至1小时回答90多道题再花9.9元来查看结果,并且乐此不疲呢?
其实如同星座一样,基本上所有星座都是正向反馈,你总能在上面找到和你相契合的话,比如金牛爱钱,巨蟹顾家,处女洁癖等等。谁不爱钱?谁不顾家?谁没有某些地方的洁癖?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但是当你看到这些与自己性格特质相似的语言,就会不自觉套用并且放大。
但人是有两种意识的,在测试的过程中,包括当天情绪的不同,会出现潜意识的诱导现象,让选项更倾向于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导致多次测试出现不同的结果。
因此,证据表明MBTI并没有有意义地衡量人格类型。很多人想知道,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支持,为什么MBTI仍在使用,这可能归结于,作为一种相对简单方法的直观吸引力。此外,它还强调所有人格类型的平等价值,从而使得其结果是积极的鼓舞人心的。并且更加直观,肯定,简洁。而人们天性喜欢分类,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加上西方文化入侵导致的“标签”现象。这个测试不仅给了你一个群体的门票,更是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让人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更加优秀。就如同看爽文小说一样,测试的结果如同主角一步飞升,光环叠加。再加上各种名人站台,资本加成。“可信度”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加上现在的网络效应,如同保健品一样的效果“治不好,也吃不坏”。传播途径又越发广泛,且趋于同质化。看到别人发了,你不发一个就会显得不合群。甚至聊天都没有谈资。
所以说,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测试,操作简易便捷,还容易产生抱团效应,没有成本并且能带网络裂变的东西。资本会不喜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