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你,你有时外向,好与人交朋友,有时又内向、谨慎。你希望生活能有所变化,讨厌被人限制,不喜欢生活总是一成不变。你有些抱负很不现实,付出很多努力收获甚微,因而自信心总是受到打击。
你觉得自己符合以上特征吗?
如果觉得这就是对自己的描述,恭喜,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这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材料,基本套上每个人身上都能适用。
这也是心理学中巴纳姆效应的体现。
一、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更偏向于相信一种概括性、笼统性的性格特征描述,简单的说,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同样的人格特征的测试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契合度满分五分的实验,结果平均分高达4.26。
当心理学家用一种普遍的广泛的语句形容你时,你会很容易相信这是对你个人的描述,实际上,这是一顶扣上谁身上都符合的“帽子”。
算命是典型的巴纳姆效应的应用,聪明的算命先生说着模糊不清的描述,并对算命人察言观色,根据算命人此刻的情绪表现说出算命人自己想听的话,就这样,一个个“半仙”被人们捧了出来。
属相也有对人性格的描述,可是一年也就十二个属相而已,十二种性格特征的描述根本无法囊括我们市十四亿的人口,况且你能明显察觉,你跟身边同龄人的差距显著。
当然,最广泛的应用是星座,如果仔细观察每个星座的优点,你会发现都有与你契合的特征,而这些特征跟心理学家所作的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双子座的特征是“聪明伶俐,好追求新鲜事物”,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笨,也几乎没有人不喜欢新鲜事物。
二、巴纳姆效应为什么产生?
1、主观验证
第一个主要原因是,如果你相信一件事情,你就总有办法去验证它。
同样的,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星座中所描述的聪明伶俐,哪怕你现在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你可能会想到幼时某位陌生人曾对你有过夸赞“这个孩子长大了应该很聪明”。其它因素,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哪怕你现在总是懦弱得不做吭声,你也会打心底的寻找自己曾经勇敢的过去,只要你想验证,你就会有办法。
古语常有“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说法,当你作为相信者的时候,所有的机缘巧合都可能被纳为有理有据的事例,所有不利的材料都会被你忽视。
可是,当你客观的观察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东西并不那么跟自己相关。
2、谄媚效应
第二个原因,不得不提到的是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那些看起来让他们更积极的事情。
星座之所以令人信服的主要是大部分性格的描述都是积极的,而消极的那一部分几乎无伤大雅。
哪怕是最令人诟病的处女座,优点是“对人生有独特的理解,善良、仁慈、博爱、宽厚、无私奉献”,缺点是“洁癖,可是爱干净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还有“自私,可是他们自私是不想伤害其他人。”
优点描述的永远都是那么高大上,博爱宽厚,而缺点即使有,还会附加的给你做解释,当洁癖只是爱干净,自私且不会伤害他人时,大多数人就更容易接受了。即使他们没有洁癖,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爱清洁的人,因为这些会让他们看起来更积极。
再看看射手座的性格描述,“他们小心谨慎,原因是那么不喜欢招惹麻烦。”首先小心谨慎并不是一个负面词语,况且紧跟其后还接了一句不招惹麻烦的正面解释,我想,没有任何人喜欢招惹麻烦,这是一个正向的描述,几乎人人都愿意接受。
再看看那些不相信的人,他们大抵都是排斥星座的一些缺点,而对于优点,他们也常常表示“很灵验”。
三、如何克服巴纳姆效应,更加了解自己?
情人之间吵架,总是会提到一句:“你根本不了解,你不爱我”。
可是当你认识巴纳姆效应后,你已经发现连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凭什么别人能了解你。
怎样做到更了解自己呢?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对于星座或者某些高概括性的词语,既然套在谁身上都能适用,那么你不应该被这些虚拟的高尚人格蒙蔽双眼,对于被描述的缺点也不能视而不见。
勇敢的接受一些批评,承认自己的某些缺陷,认可自己的不完美,是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第二,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判断力极少因天赋决定,是一种需要后期培养的能力,你需要多方面的搜集信息,洞察信息并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当然,如果你所洞察的事物较少,所获得的信息面过窄,那你便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通过与身边人的比较认识自己。我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想全面的认识自己不能跟比自己高太多和低太多的人比较,应该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做对比,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
第四,通过重大事件的经验了解自己。失败和成功往往都是人生的大事,而这些大事更能反映出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经一事,长一智”,伴随着经历的增加与智慧的增长,人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写到最后:
早在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刻在石柱上,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认识自己。
如果你总是相信算命先生和星座,可别再对父母或者恋人说“你根本不了解我”这句话了,十分讽刺的是,你都还没能了解自己。
当然认识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以说是任重道远,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一定会更加全面丰富的认知自己。
但是认识自己的前提是建议在面对自己和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而不是伴随生理年龄的变化,你就一定能够认识自己,努力奋斗吧,做一个更加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