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欣,你是怎么看待与亲人相处的时光的呢?
我想,这样的时光,越长大越少,
越珍贵。
爱奇议影室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的电影是《婚纱》,故事里有爱与成长,遗憾与满足,悲喜尽在呼吸间,它表达了一个朴素却真挚的观点,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珍惜。
电影在一阵轻快舒缓的钢琴声中开始。飘着细雨的下午,一个年轻女人坐在落地窗前画着婚纱手稿,嘴角带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镜头一转,放学的小女孩在即将走出教学楼前停下了脚步,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幕若有所思…
高云是一名婚纱设计师,同时还是一个单亲妈妈。繁忙的工作令她很少有精力照顾孩子少拉,因此经常把少拉托管在哥哥家里,由嫂子代为照看。少拉是一个敏感而倔强的女孩,对身边的事物都有明确的态度和喜好。因为有洁癖的关系,少拉在同龄人间显得非常格格不入,也没有什么朋友。
故事就围绕着这一对“问题”母女展开。电影前期气氛轻松,却透露着一丝反常。一向节俭的高云突然大手大脚地花钱——地请朋友下饭馆,带少拉去吃烤肉,给哥哥买车...她甚至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少拉想买游戏机的请求,还给家里换了电视机。最稀奇的是,平时总是很晚下班的她居然会早早回家,并且花一晚的时间笨手笨脚地给少拉准备郊游要带的紫菜包饭。
这一切的反常都因高云在一次家庭聚餐上晕倒而有了解释——原来她已经癌症晚期,所剩时日无多。高云向少拉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想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她,弥补过去的疏于照顾,也期盼着孤僻的少拉能克服洁癖,拥有朋友,在自己离世后能够坚强地生活。电影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高云在少拉生日那天教她骑自行车,少拉学起来很吃力,不耐烦地抱怨为什么不能长大后再学,妈妈的脸上却流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心思细腻的少拉,又怎么会察觉不到妈妈的变化?在向舅妈求证过后,少拉拜托舅妈向妈妈保密,自己继续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却默默地改变、成长了起来。上学的清晨,妈妈在在厕所里面呕吐,少拉自己梳好头,若无其事地走出家门,却在走廊上忍不住哭了。她会强忍着困意,陪着妈妈加班,因为“闭上眼睛的话,就看不见妈妈了”。在做噩梦惊醒后,她会伸出小小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试探妈妈的呼吸。少拉克服洁癖,主动跟朋友和解,努力学习芭蕾舞,都只为了满足妈妈的心愿。
两人互相瞒着对方,珍惜着所剩不多的相处时光。我想她们都曾半夜惊醒,期望明天不要到来。在少拉的梦境里,她来到和妈妈一起看过的那片海,只是再抬起头呼喊妈妈时,剩下一片空茫的海浪声。
最后,妈妈还是在睡梦中离开了。少拉从妈妈的怀抱中醒来,噙着眼泪轻轻地说“妈妈很困吧,那你再睡会儿吧。”然后默默走到病房外守着,不让巡房的医生进门。直到被人拉开的时候,她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妈妈”,因为这一刻,妈妈真的离开了...
有人觉得这个故事是遗憾的,因为女强人妈妈没有战胜疾病,和少拉一同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圆满的,如果不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她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她们是这世上最爱彼此的个体。若干年后,少拉穿上妈妈亲手设计的婚纱,笑里是满满的幸福。洁白的婚纱,并非只能象征神圣的爱情。在这部电影中,一件婚纱贯穿始终,寄托了母女间最深刻的牵挂。我想,她已经学会了接受母亲的离开,学会了一个人生活,学会了更好地爱人;而妈妈的生命,在少拉的身上延续了下去。
巨大的成长往往是以别离为代价的。这部电影之所以不是纯粹的“催泪弹”,是因为它不是以“别离的悲”来痛击观众,而是用“成长的美“来向我们展示爱的简单与强大。影片的概念并不新鲜,叙事也并非高潮迭起,但它却在细节中勾勒出爱最朴素的模样,直击人心。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结束之时,观众内心虽然暗流涌动,但比起悲伤,更多的是温暖与希望。
与高云和少拉一样,我们每个人在亲情这段关系中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也许会因为所谓忙碌而忽略了对亲人的关怀和体谅,也许会因为倔强而硬着头皮说出伤人的话…但爱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让人有勇气去改变自己,去承担起一份责任,去变得成熟和坚强。《婚纱》在勾起人记忆深处最细枝末节的回忆的同时,也令人不禁思考,为什么不能在时间给我们设下最终期限前,用力地去爱、去表达?亲情如此,爱情、友情亦然。请别忘记停一停你忙碌寻找的脚步,爱你的人还有很多。
(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