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朱晓录
来源: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之前很多媒体曾广泛报道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地价高企,北京被称为“便利店的死地”。
但在年2月,北京的便利店行业来了一个猛人,一下子在中关村开了五家店,他就是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
庄辰超是一个数学学霸,他的信条是:不信命运,信概率。
不信命运我们都能能理解,“信概率”是怎么想的?其实这背后隐含了一种很顶级的能力,那就是“数商”,这个概念是前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提出的,他的专著《数商》于年7月出版。这两天大师兄和涂子沛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结构速览:
1、用数据和算法把人覆盖
2、数据时代,数商是一种顶级能力
3、高数商者从来都是占尽先机
4、万物皆可被数据化
5、幸亏数商可以培养
用数据和算法把人覆盖
年,庄辰超在混沌大学的课程上讲述他在北京投资便利店的理念。
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便利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高盛的报告显示,消费必需品和药品占中国国民个人消费的30%以上,每年消费额能够达到约1万亿美元。
接下来,庄辰超为北京的便利店市场算了一笔账,整个台湾地区万人口,有1万家便利店。北京有万人口,却只有多家。北京消费水平并不比台湾地区低,以相同的人数,至少应该有家便利店。因此,北京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所以,当外界都不看好北京便利店时,便利蜂却悄然进入。
之前来北京闯荡的便利店巨头也不少,如7-11、罗森等等,但7-11花了15年,也只开了不超过家店。
因为7-11始终是按照模板在北京开店。而在中国,店铺建造是没有标准化的,每一家商铺货架的摆放都不一致,所以每一家店铺的财务数据,也都要重新动态计算。
但如果把动态调整的工作交给加盟主,又会碰到一个问题,中国加盟主相对来讲学历不高,自我优化经营的能力没有那么强。便利店的营业收入又支撑不了高学历水平的店长薪资。
这就是此前便利店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有人的节点,都会导致整体效率下降。
这种情况下,庄辰超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用数据和算法来把人覆盖掉,在便利蜂的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中没有人的参与。
便利蜂的供应链自动化分为7个层次:
1.员工职能自动化
2.订购、生产排班和动态定价系统;订购、展示和上架储存系统
3.排班和任务管理系统
4.关于动态定价和算法选品的案例研究
5.数据驱动选址策略
6.店铺设计自动化
7.为便利店量身定制物流网
以前三项为例。
员工职能自动化指的是把员工所需的技能按订购、生产、排班、定价等分别列项,并智能化。
7-11培养一个优秀店长大概需要花2年,而有了这套自动化系统,便利蜂只需要6个月。
在便利蜂的订购界面,每个店铺大概有0多种商品,日配品就有多种,所有商品都需要按照不同时间、天气变化、地域、气候需要来订购,数据非常复杂,人类员工很难综合考量做出决策。
所以,便利蜂的订购决策都是通过系统进行的;货物陈列也是如此,便利蜂平均每周都要换接近个以上的产品,而且每一家店铺结构、货架和陈列图都不一样。有了自动陈列系统,店员可以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认识商品,也能完成任务。
动态定价使便利蜂能够像机票打折一样对面包打折。便利蜂的很多商品都是24小时、48小时过期的,属性非常像航空公司或者酒店。因此,便利蜂店铺里用了大量航空公司的动态定价方法。
在便利蜂的系统中,几点钟面包的销量低于预期,几点开始打折,打几折,几点恢复原价……都存在一系列的按时间排布的数据序列。第二天订货的时候,系统会通过数据分析,动态更改面包定价。
所以,今天如果你走进北京的任何一家便利蜂,虽然售卖、上货、清洁都是有人的,但是它的经营决策是由一台系统自动完成后,每15分钟推送给店铺的。
而且,为了保证便利蜂对数据思维的敏感,庄辰超让员工参加数学考试,不合格者将被开除。
对此,庄辰超特意发了个声明:
“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对于数据的获取,庄辰超也表现出了数学人特有的“洁癖”。为了避免因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