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理学家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前总是反复检查
TUhjnbcbe - 2021/4/9 15:08:00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他们总是会疑神疑*,并时常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关门?要不要回去看一下?这样的心理,在很多人看来是相当正常的。但是在心理学家看来,如果你频繁地出现这种行为,甚至干扰到你日常生活,那么你可能已经病了,如何理解呢?

有强迫行为不一定就是强迫症

强迫症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时常会自嘲自己是强迫症。其实,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是非常少见的,有强迫行为(频繁洗手、频繁检查车锁和门锁)不一定就是强迫症,那些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往往有对于干净整洁、秩序感和安全感的病理性痴迷。

临床心理学观点认为,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会反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抗争性行为,而他们反抗得越厉害,内心也就越焦虑,因此可以认为,强迫行为本身是一种应对焦虑的手段,不过被病理化了。

强迫症与原生家庭

强迫症患者的生活往往会受到他们长期痛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强迫症是归属于焦虑障碍的。固执、洁癖,这些显著的特点是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这些特点的形成又与他们的原生家庭脱不开干系。

强迫症的前兆是“乖”,怎么来理解呢?这些患者在小的时候对于父母制定的规则会有抗拒,但是父母往往会很严厉地否定他们,于是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真实感受压抑住,因而看起来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乖”了。而在他们长大以后,原生家庭的束缚感消失了,他们会形成一种强迫执念,企图与曾经的经历做抗争。

如何治疗?

从心理医学角度看,如何治疗强迫症呢?这里需要引入一种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强迫症虽然属于神经精神疾病,但也不是无法治疗改变的。焦虑情绪是强迫症患者的特征,因而,强迫症治疗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方面的治疗才行。森田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变强迫症患者的行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纠正他们的强迫认知。

“顺其自然”是森田疗法的宗旨,旨在于让每一种情绪都得到平等的对待,要将情绪释放出来,反抗情绪也不例外,不要去压抑。森田疗法强调,只有接纳才能彻底放下,当你感到情绪低落、不开心的时候,放平心态来对待它,坚信快乐不是精力获取的唯一手段。

此外,强迫症的形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太理性化了,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稳定,他们坚信理性可以战胜感性,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涉及森田疗法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经常会要求强迫症患者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摆正心态,正确地看待并接纳一切问题,即使没有消除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带着症状继续生活下去。

那么,通过认知调整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全面治疗还需要用到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动力学疗法(psychodynamictherapies)。心理动力学疗法由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因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动机识别与满足进行人格障碍治疗。那些强迫症患者往往在童年就受到了自尊心的打击,而他们的强迫行为很可能源自自尊心缺失,这个时候移情焦点显得尤为重要。

移情焦点

移情焦点治疗是心理动力学疗法中的一种,最早应用于临床是在年代,心理学家Clarkin将其系统化。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非常的耐心,不会对患者进行批评。因为一个安全的交流环境是强迫症患者最需要拥有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才能畅所欲言,去正确地面对情感,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

作为一种神经疾病,强迫症并不恐怖,只要药物和心理同时进行治疗,解除内心的焦虑,正常的生活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完全没问题。

-TheEnd-

作者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神经衰弱与强迫观念的根治法》

神奇小小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家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前总是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