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重燃生命之火残障服务对象危机介入个案
TUhjnbcbe - 2021/3/31 9:15:00
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王女士,31岁,女,双相情感障碍多年。(二)背景资料:1.个案来源:年5月7日,残联转介。2.家庭背景:案主为独生子女,未婚,父母长期分居,多年由母亲独立照顾,母亲对案主期望高,父亲退休后住在一起家庭矛盾摩擦不断,母女被父亲打过,目前父亲已去世。3.病情简介:案主在十多年前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严重洁癖,一直服药控制,但无定期复诊。近半年身体状况变差,不洗头不冲凉,月经停止,出现幻觉,认为肠胃太多脏东西而自行催吐、使用泻药,食量减少,每天只吃一顿,经常表示头晕,近一个月不吃不喝靠输液补充体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4.情绪状况:社工介入时,案主无力、卧床不起、说话无力音量小,与社工交流时多以点头摇头或社工凑近耳边才能听到,精神和生理状态差。(三)个案目标:1.生命安全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尽最大努力让案主的生命得以延续、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2.案主及其母亲的情绪宣泄与缓解,在治疗期间提供情绪支持,应对治疗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提高案主母亲运用资源的能力及认知,包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照顾技巧。二、服务理论:危机介入模式是指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社会功能。社工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开展本个案服务,医院、社区居委、两街道残联等多方资源,以面谈、探访、资源链接等方式跟进个案,对服务对象共情、劝导,与家属理清事件轻缓急重,激发家属的能动性行驶监护权,协助其对于解决当前事件。三、介入过程:(一)进行危机介入,与案主主诊医生、案主母亲面谈了解事件情况,首先确定治疗方案,保障案主的生命安全。案主是残联转介,社工主动介入,初次见面社工了解到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十几年,严重洁癖,每次洗手需要至少2个小时,洗澡时间长(晚上八点冲到半夜4、5点),被别人碰过的物品马上丢弃,每天坚持服药,但本人无定期复诊,由母亲代替开药。近半年身体状况变差,不洗头不冲凉,月经停止,出现幻觉,认为肠胃太多脏东西而自行催吐、使用泻药,食量减少,每天只吃一顿,经常表示头晕,近一个月不吃不喝靠输液补充体力。在转介社工前2天不肯输液,案母希望社工介入提供帮助,让女儿能够配合医生治疗进行输液补充,挽救女儿生命。(二)与家属、医院多方协调沟通,与案主及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案主更多详细的情况,给予案主理解与支持,鼓励家属及案主接受及相关治疗方案。社工与案主面谈,案主自述母亲平时对自己不理解、不相信,自己知道有精神病但心里对很多事情还是很清楚的,认为母亲无知,医院与医生,希望转院治疗,但母亲不允许,自己无法抗争。与社工说起过往的经历流泪哭泣,曾经被同学欺负、作为特殊走读生边治疗边上学没有什么朋友,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还被父亲暴打,对父母有怨恨。自述不肯吃东西的原因是看到胃部有五颜六色的脏东西需要吃泻药排出或催吐,脏东西没清干净之前不能吃东西。无力、卧床不起、说话无力音量小,与社工交流时多以点头摇头或社工凑近耳边才能听到,精神和生理状态较差。社工花费两个小时倾听案主,及时给予回应,在案主说得累了就细心温柔叮嘱休息一会再说。在会谈的半个小时里发生转变,案主同意输液,最终成功输液,社工陪伴案主输液半个小时,表扬案主输液后精神好很多,眼神有光,希望下次见到案主的时候也看到有光的眼睛。在面谈过程中社工留意到案主出现神情恍惚、精神游离的现状,偶有词不达意、复述性句子、精神状况较差,因此精神方面的药物也非常必要。社工与家人面谈沟通,了解到案主初二发病,开始走读、休学、复学的循环,之后大专毕业,毕业后就在家没有外出工作,也没有定期复诊。从年10月份开始不规律吃饭,每天只吃一顿,且只到外面饭店吃,不肯吃妈妈煮的饭,认为妈妈会下*害自己。身体出现不适,不肯洗头冲凉,卫生堪忧,持续到今年2月份,不肯吃喝,医院,断断续续输液。这次是5月1号入院,无论如何都不肯输液,因此求助社工来帮助劝其女儿输液社工进一步询问王母内心想法,得知王母对市一医生的精神医治技术有质疑,医院的抢救措施不强,所以摇摆不定拖延治疗时间。案主精神障碍发病早、病程长,但由于定期检查吃药因此维持得比较好,但会反复发作,读书期间有零散的社交。在毕业后长期在家几乎断绝社交,只有服必要的睡眠药,没有定期复查,特别是年父亲癌症去世后母亲独力照顾,精力有限疏于照顾,导致案主病情日益加重,直到影响生命安全。因此社工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与医生澄清角色:医院时向医生表明身份,被医生质疑社工只会来“添乱、没用”,后来案主同意输液后医生对社工有明显的改观,希望社工能够与病人家属沟通,争取其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一味听从病人自身,毕竟病人现在意识不清。了解王母内心想法:转述医生意见,希望尽快明确治疗方案,摇摆不定的拖延只会让案主更加危险,鼓励王母走出第一步,医院进行治疗救治。充分接纳、理解案主,给予案主情感支持。(三)学习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知识,与案主、案母齐心共进,给予知识性支持、提供重新社区生活适应帮助。在病情方面,社工在跟进过程中陪同医院、医院、等单位部门与医生、护工等工作人员沟通落实治疗方案、检查核酸、安置家里宠物等事宜,给予案主及母亲在治疗期间支持。在期间提供案主母亲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知识普及,派送相关小册子,点出药物控制对于病情的重要性。在案主出院后,听从社工医院复查,按时吃药,并同时医院进行身体的调理。在社区重新适应方面,社工通过节假日、微心愿的形式为案主提供探访、社区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引导、鼓励案主多多外出与社会接触,增加社区支持,目前案主恢复良好,情绪稳定,社工不定期回访,提供支持。四、服务成效:1.案主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情绪稳定。案主从开始的拒绝治疗、医生下病危通知强制出院,通过跟进、转院等系列治疗措施,案主的生命特征明显好转,达到出院程度,并顺利进入居家康复的阶段,目前情绪稳定,逐渐好转,消除了生命安全方面的危险。

2.案主及案母的情绪宣泄与缓解,得到治疗期间的情绪支持。

(1)社工在个案跟进过程中培养医院、医院、等单位部门与医生、护工等工作人员沟通落实治疗方案、检查核酸、安置家里宠物等事宜,给予案主及母亲在治疗期间支持,支持案主继续接受治疗,达到康复出院程度。同时与案主的家人保持联系,了解案主的改善情况,随时给予家人支持。案主的病情得到好转后,搜集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资料给予案主及案母了解,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相处及照顾技巧。

3.搭建了社区—家庭—社工的平台社工在个案医院、残联、居委会联系,把个案的进展向各相关部门反馈,医院与案主之间的协调角色。医院、残联、医院等协调沟通,协助治疗方案家属及案主的思想工作。在跟进后期,与社区、残联、街道等积极沟通,反馈案主的康复情况,协助办理残疾证等相关*策支持,医院的检查、康复情况,搭建良好的社区单位--案主家庭--社工三者的沟通平台。


  
   本案例中,缺少预估分析,会影响到案例文书的逻辑性,同工在撰写案例要注意。具体可以参见这篇文章??干货!个案案例撰写的6步骤(附个案范例)

作者:林雪媚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同工都在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接纳·融入”——社区精神康复患者社区适应案例2.寻解导向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个案中的应用3.浅谈社工如何在疫情下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服务——以广州市康宁农场为例4.社工如何介入精神障碍患者个案,这个案例告诉你

··精选文章··

点击红色关键词即可阅读该类目下平台遴选的文章

社区工作

小组工作

个案工作

禁*社工

社工考研

热点文案

漫画影音

领域社工

新手社工

长者领域

家庭领域

社区营造

社工战疫

社工力量

社工考试

干货满满

社工宣传

创意热点

??推荐干货满满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燃生命之火残障服务对象危机介入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