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详解了凡先生的成功之道八一切都是我们的
TUhjnbcbe - 2021/3/15 12:23: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顶礼大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圣准提佛母菩萨

顶礼噶玛噶举历代祖师

原文: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注释: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了凡四训》,这段文章是了凡先生对云谷禅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围绕着为什么没有儿子而展开的,在这里了凡先生总结了六个答案。“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这是了凡先生第一个不能生子的答案,其之主要原因是了凡先生有着比较严重的洁癖心理。这种洁癖不光体现在了凡先的生活上,它还表现在其精神上。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男女之事是一个比较快乐的事情,但这种快乐也是有着一定的观待条件。若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男女之事依然离不开苦谛的范畴,这种快乐也是相对性的。在我自己所接触的人和事中发现只有两种情况才能达到相对的快乐。一种是彻底执迷男女之事并以此纵欲为乐的人,他会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快乐。另外一种则是有着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起他的婚姻。男女之事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婚姻生活,而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经济去决定的。有的人他会将此看成是一个人必须去承担的责任,但有的人也会将此看成是利益的交换,而了凡先生恰恰属于后者。他有点儿过于追求一个至诚和至善的美好。其次了凡先生他还时常的去修定,判随着禅定的深入,人的心会越来的越细,这个时候的他往往会看到人身上很多的不良习惯,哪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性,我们依然能够观察得到那种粗鄙和丑陋,如果自己有这个福报的话。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生在娑婆世界,如果是想走在家成婚的路线,我们不能鸡蛋挑骨头。只能去寻找一个和自身条件差不多的人。

“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这是了凡先生总结出的第二个令自己没有孩子的缘由,在他的见解中认为心平气和的人容易生养孩子,暴躁易怒的人则不容易生养孩子,这个观点我个人总觉得有着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点,我不懂医学,自然也不知道他总结的对不对。“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诞生必须要有父母精血的相融合,在古代的社会下是没有试管婴儿这种高科技产品的。当时一个孩子的产生必须是父母之间有着房事的行为。但了凡先生却非常的克制自己想要行房事的念头,故而他没有孩子。其次,了凡先生认为孩子的产生离不开他的阴福,而阴福则是其福报的体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道福报是可以增长的,也可以削减的。了凡先生认为他自己非常的贪着于自己的虚名,因为过度的贪着自己的虚名,故而不能去帮助周围的有缘人,他认为自己这种见死不救的行为造成了他福报上的削减,故而他不会有孩子。这一点倒不是假话。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在此了凡先生认为由于自己的话太多,故而导致了他没有孩子。一个孩子的产生他是离不开父母的精神血气,如果当父母双方的精神血气不充沛的时候,或者说是体质虚弱的状况下是生不出孩子的,他们也没有那个心理去生孩子,这是了凡先生对自己没有子嗣的第四条总结。“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这条内容是对上一条的一个扩展,此处大概讲的意思是说,了凡先生他本人特别喜欢喝酒。而有句古话叫喝酒伤身,所谓的伤身即是导致人体质虚弱的原因,故而了凡先生认为他不会有孩子。“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人的身体是需要适当的休息,我们常说劳逸结合。了凡先生他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故而呢他认为自己不会有孩子。“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一句话总结得非常的细非常的多。在云谷禅师的引导下,了凡先生对自己过往的人生做了一个大反省。正是这次反省,才造就了后来的了凡先生。

原文: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注释:云谷禅师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是,一切都是我们福报平台的显现。如果我们的福报平台有万的话,那么我们所受用的物质上和精神上也是万的福报,如果一千万的话,那么就是一千万的福报。如果我们只注重于物质上的追求,那么我们所受用的也就是以物质追求为主的福报。我们如果注重于精神上的受用,那我们所受用的福报则也是以精神为追求的福报。也就是说因果不虚,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报显现,一切都是我们自身行为而产生的结果。(行为产生的结果即业力)

原文: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注释:我们的福报有大有小,而且这种福报的大小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有的的家族呢他可以繁荣一百世,有的家族他只能繁荣十世,还有的家族则只能繁荣三世两世。造成这一系列原因的是我们福报的大小。我们的福报到什么位置,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只会到什么位置。就像孔子,他被称为万世师表,因为他的原因孔氏一族延续了多年,这也就说明孔子有足够的福报可以庇护他的子孙多年,这种的庇护是以孔子的思想为主导的。正因为孔子的后代完全遵从了孔子的这种智慧,所以他的后代才能够在历代王朝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这个地位相对普通人来说只高不低。能够给人带来安稳幸福生活的是我们的福报而非是罪业。故而积累福报是我们相当重要的一门功课。

原文: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注释:“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在这里云谷禅师将了凡先生的思想给做了一个总结,这个总结是针对他之前发布的两个问题而言的。此问题即是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让他自己观察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在科举之路上成功,是否能够生育孩子。了凡先生在思考后认为这两条他都不能实现。在此云谷禅师就告诉他,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应该将以前不正确的地方全部改正掉。对应我们个人的修行和生活来说,我们应该这样时常去观察自己。比如说我们要成办一个事情,就应该观察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去成办,如果能成办原因在何处?如果不能成办原因又在何处?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常的去反思,在反思中我们要总结出自己的是非功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吃亏是福,不然的话吃亏只会是祸,而不会是福这种东西。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古中国时一个文字的意思远远要比现在白话文的意思多,其之用途也更加的广。所谓的务有经营的意思,有定一个目标然后向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的意思。所谓的要是指核心关键点所在的意思。“务要积德”是云谷禅师告了凡先生,要懂得去积累自己的福报,不要去干那些损减自己福报的行为。“务要包荒”是个比喻,此处的荒是指了凡先生从来没有行持过的善法。云谷禅师此处的用意是让了凡先生去行持之前从没有行持过的善业,保证之前已经行持过的善业。也就是说,不要让他满足于自己,不要在此中产生自傲自大,毕竟福慧是没有止尽的。“务要和爱”是指不要那么暴躁易易怒,要学会和气,要懂得去爱护他人和爱护自己。“务要惜精神”是指让了凡爱护自己的身体,也就是不要让他过度的饮酒,不让他彻夜的长坐,要让他懂得去保养这个色身,因为色身强健的人才能生育儿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这句话虽然当下的很多人都在说,社会上的心理学也有涉及,但是这句话的原出处应该是《金刚经》中的三心不可得。往深说一点的话,从此可以开显出整个般若空性的核心,但很多的人往往不能接受般若空性的妙用。此句字面上的意思大概是说过去的已经过去,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曾发生过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命运,故而我们应该懂得未来的改变在于当下,在于我们此刻思想上的改变,在于我们此刻的奋斗和努力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未来是我们自己每个当下的积累。吉祥如意!

圆满六度行,超于十地位

我以此善愿众生,命终速往兜率宫

受生皆于见法阁,即为慈氏之长子

十地自在降阎浮,证得十力大位时

愿受妙法甘露味,圆满佛行尽无余

从此命终承愿力,即得上生兜率天

祈请奉事慈氏尊,速得承受菩提记

缺德僧圆满于佛历二五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西元历年2月3日

未至如来之地,皆德行有失,故言缺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详解了凡先生的成功之道八一切都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