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独家张献民现在还有人把片子给我看,我已
TUhjnbcbe - 2021/2/15 20:27:00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年11月7日凌晨,娄烨在爱荷华大学里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看不见的张献民》,内容是当年他身处某种境地后的心态与感激。文章细节不说了,娄烨感激张献民,但他实际感谢的是张献民身上的知识分子特性与坚持。为什么叫“看不见的张献民”,不在于张献民之前写过一本《看不见的影像》。而在于,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或者通俗地说,责任感,我们越来越难看见。大家总数叨知识分子不够勇敢,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老话,反倒传递了一种“合理的怯懦”。其实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看不到大楼是如何拔地而起的,看不到老家门口的枣树何时迁移的。而在很多迷影者眼中,这位“独立影像精神教父”,经常“被看不见”。张献民秋山珠子摄影你会问,他不就在电影学院那教书呢嘛,都三十好几年了。身份归身份,事儿归事儿。什么事儿呢?在张献民眼中的,创造性的电影,几乎看不到了,看不到,他就会抑郁。你要是熟悉他,也会知道他的调性,他都多久没看电影了?他不看现在的任何的电影,公映的不公映的都不看。《小丑》《寄生虫》,看预告片觉得蛮喜欢,但正片,也不看。他最多就是在意大利某家文艺影院里看一部年代的老电影,即便他没看过那部老片,但年代的片子,总不会有错。年代后的片子,就不好说了,得掂量掂量。

张献民刘高鸣摄影

年的时候,张献民以个人名义搞了一个大动作,放出风,说想看片,于是收到多部各类青年导演作品,有的牛逼,有的傻X,但“一个人的影展”竟然达成了。在当年那个环境里,你会误以为,那是一种偶然的、无规划的玩票,当时来看可能就是那样,你不太好揣测这个事情的落点,不太好揣测这个落点会引发什么更大落点。因为它没有太具体的原则,张老师想看,你发邮件网盘他,他看了,喜欢就说两句,仅此。仅此吗?这场活动叫“十荐”。结果今年,“十荐”突然冒出来“第二季”。我就又好奇了,好奇点在于,你不好再说他玩票,他似乎开始坚持了,这种坚持,是知识分子那种坚持吗?它会冲撞什么吗?这里面有那种向往于成熟的“个体与被遏制”之间的解决办法吗?它是一种渴望答案的提问,它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好像自媒体诞生之初。他就这么一个人,在过道仅仅10平的办公室里,闷了45天,看完整整部电影(其中七成为短片,原本总计部电影,近日又在电子邮箱的垃圾箱里找到两部)完成了“第二季”的“十荐”。第一导演(ID:diyidy)昨天(5月27日)特地登门拜访,在今年的榜单公布之前,先来打探打探张老师的底。聊了一下午,看见了些,也没看见。01创作在萎缩,我不嚷嚷两嗓子,到哪看创造性的电影第一导演:两年前最开始做“十荐”的起点是什么?张献民:最简单的就是我想看(创造性的影像),我想看到我觉得成立的作品。第一导演:所以这是你做这件事的爽点对吧,可是近年来在学校里,你接触不到这些片子吗?张献民:我自己要是不做建设的话,这个渠道萎缩得非常非常快。第一导演:如果你不做这个建设,你刚才说的萎缩,发展下去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张献民: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个“十荐”本身已经是一个萎缩的结果。你问我个人的爽点是什么?我可以有很多很多爽点,不一定非要弄这个,但是我自己要是不嚷嚷两嗓子,我个人就更没法看到我认为有创造性的电影。我上哪看去?或许以前可以指望香港国际电影节,或者釜山电影节。说实话,这些平台我都有接触,非影展的我也接触过,我们确实有很多种办法,但所有这些东西,也都在萎缩。02有人投片是想考学走后门,但干这事和北电没关系第一导演:我很好奇,投到你这里来的片子的导演,有没有其它意图?张献民:有过一个高中生,他说我弄了一片,给你们专业人士看过,知道片不行,但是我想问问你们入学考试的事,知道老师您忙,您要是没空,就当我是个傻X,不回复我也没关系。大概就这样一个语气。有的人他是抱着(考试走后门)这个意图来的,但是他可能没好意思说,但厚着脸皮说出来的,有那么两三个。我当然也不可能跟他讨论这个,因为他提的问题就非常含糊。我有一个教师身份,即使是一般的咨询,我能做的最大的回复,就是请他到电影学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家张献民现在还有人把片子给我看,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