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58恐艾与洁癖
TUhjnbcbe - 2021/2/2 6:41:00

每年到了12月1日前后,大大小小的报纸和网站总会充斥着各种报道对同志来一次警告,本来这是个离古俊很遥远的词汇,那层特殊的身份增进他的恐惧感,因为他是个同志,每当看到报纸头版头条的大号黑体字,他总会感到触目惊心。记得三年前在图书馆门外遇到了枫子,失*落魄的枫子跟古俊诉说着自己的恐惧,他被肖骏抛弃后就去跟隔壁科技园的陌生网友见面,在学校的招待所里发生了出格的行为,片刻的欢愉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恐惧和悔恨。所谓的一物降一物,男同志们特殊的性行为方式让他们感染的风险更大,在美国历史上,AIDS曾经获得过一个嘲弄性的称呼GRID(Gay-relatedImmuneDeficiency)。

很多人都会认为大学生相对纯洁,在跟大学生发生关系时会忽视防护措施,很多大学生在交友时,只要听说对方也是大学生,也会马上放松警惕,但是大学不再是个纯洁的地方,大学生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素质和高品行。很多大学生都是高考后才开始进入圈子,刚进圈时会面临着一个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很多学生会去尝试新鲜的刺激,却完全缺乏该方面的经验,更多的大学生对性道德和艾滋病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认知,但偶尔也会被诱惑冲昏了头脑。有些同志交往过太多的伴侣,觉得感情很麻烦,宁愿只要性不要爱,不想每天卿卿我我浪费时间和心思,但会接受单纯的性接触,多数男人不会拒绝女性的性诱惑,很多男同志也不会排斥新鲜男人的肉体。很多人认为同性恋男性在性方面更加随便,真实的逻辑关系是相反的,同性恋男性的性关系随便的原因并非来源于同性恋本身,而是异性恋社会的产物。因为社会化过程要求男性在性方面表现得积极主动,异性恋社会给男性和女性强加了双重的性行为标准,如果女性在性行为上积极主动,她则被外界斥责为“荡妇”,而男性的积极主动则被称赞为“猛男”,受到鼓励的男人在性方面会更加积极主动。由于同性恋男性和异性恋男性共同在异性恋文化环境中长大,所以说同性恋男性也会习得了主动,异性恋男性比异性恋女性积极主动,同性恋男性比同性恋女性积极主动,同性恋男性比异性恋男性也更加积极主动。因为异性恋男女的相遇是性方面积极主动的男性与一个对性行为不是很有兴趣的女性的相遇,而男性同性恋的相遇,则是同样饥渴的两个男人,所以男同性恋群体给人留下性饥渴的印象。

早在年,古俊的“艾滋恐惧症”越来越严重,恐艾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心理恐慌,主要表现为对艾滋的过分恐慌,这份恐慌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当然之所以产生这种恐慌,无非是做了一些亏心事,艾滋的传播途径就那么几种,对于同志来说,大概也就只有一种。比如当年的枫子,天天害怕,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每天刚要看书就会想到艾,总认为自己已经被感染,然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幻想着自己没有感染,但又不能确定,总是心里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古俊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片灰暗,遭遇过艾滋恐惧症的人才会意识到生命是多么可贵,经历过这样的生死考验的人,就不应该再有那么多的物欲和追求,生命和生活本来是可以很简单的。年暑假古俊再次开始恐惧,不知道是因为恐艾还是季节性抑郁,反正那段日子几乎要崩溃,其实年1月之后他再也没有了10行为,所以都算不上高危行为,但古俊真的是被吓怕了,在害怕的同时还要继续去见网友,这是不可救药之处。那段时间古俊总是梦到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他很少回家,人穷则返本,他又开始想起家乡和亲人,梦到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家乡的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生活的一幕幕场景,他无数次伏在图书馆的桌子上哭过,他觉得自己命不久矣,痛恨自己为什么无法克制。

大四下学期,医院检查,但又非常恐惧,他认为病都是查出来的,如果没有去检查,那么就可能是健康的,至少可以自欺欺人默认自己没问题。但如果去检查万一确诊,那就是生死判决,一切就再也无法挽回。医院,但他每天都在焦虑,之前几个月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地在他眼前浮现,他要彻底走向崩溃,他实在承受不起那份压力,这种压力又无法跟人倾诉,毕竟是太不光彩的经历。古俊不敢想象,如果他不幸了,再如果又被家乡的人们知道,那么他的父母该面临何等的压力。家庭是传统中国的最基本构成单位,个体的行为往往反映了家庭的特征,如果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那么他会给家庭带来耻辱,令他的家人没脸参与社会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家庭关系,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中国是个家庭导向型社会,个体成员的很多行为被认为和整个家庭息息相关,当个体出现不良行为时,其家庭也往往会被追究责任。一旦一个人因为不洁行为而感染艾滋病,那么他的整个家庭成员也被认为有着同样的不洁行为,而且整个家庭还会被责怪未能及时阻止他的该行为。艾滋病者的压力来源:疾病本身;经济负担;耻辱和歧视;担心家人。艾滋病耻辱不仅来自于HIV的阳性,也来自于造成该结果的不洁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双重耻辱。

古俊还形成了变态的洁癖,这应该是恐艾的结果,通常只有做过了坏事才会产生恐艾,恐艾会让患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有好处的,但也会扭曲人的很多心态,比如古俊再也不敢做10,再也看不开正常的同志交往,他会觉得整个群体都是肮脏的。他甚至连面对面跟同志讲话,都会觉得脏,他更加相信,艾滋病无处不在,传播途径也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那三种,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一切都是混乱后的结果。他不敢坐公园的石椅,因为上面坐满了无数同志的屁股;医院看病用自助机挂号也会恐惧不已,医院里到处都是病*,担心自己的手上有破损,担心自己不干净的手碰到了自己的脸和嘴;去理发店洗头时,又会担心理发店里的水不干净,流到他嘴边的口腔溃疡;他不喜欢公交车和地铁上的人挤人,不喜欢路上行人的摩肩接踵。尤其是那些看起来长得不干净或打扮不干净的人,他会觉得他们不仅看起来脏,可能身体内部也是脏的,这是一种反向的光环效应,有人认为长得漂亮的人能力也强各方面都好,古俊会认为长得不漂亮的人可能也是脏的。这么多年来古俊阅人无数,很多人明明感觉还不错事实上确实也不错,可是一旦你跟人家有过接触,那么从此对对方的印象基本就是负面的。见的人多了,新人身上总能发现旧人的影子,于是产生一种作呕的感觉,在他看来大部分人都是性格有缺陷的,都是思想丑陋的,人至察则无徒。

古俊不喜欢那种很活跃的,评价一个同志靠不靠谱,有两个维度很重要,一个是乱不乱,一个是高调不高调,简单说来,就是不要“约火积极分子”和“社会活动家”,“活跃”或者“高调”在这个圈子里绝不是优点。所以他偶尔看到自己的QQ好友在别的群里成天夸夸其谈,就立即将其加黑,古俊跟人见面也是个面试的过程,对方一不小心说的某句话,就会被古俊耿耿于怀,然后往往通过其中几句话,就将对方完全否定,这是古俊的认知偏差,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原则。有的学生跟古俊见面后感觉还不错,古俊也对他感觉很好,两个人也算聊得来,甚至每天相互打电话卿卿我我的,可是那个人自述已经谈过30次恋爱,也意味着起码跟30个人有染,当然很多人所谓的恋爱可能把单次的面基甚至网恋也算进去了,总之30次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会令古俊非常介意,他也会为对方的纠缠而感动,更加愿意相信那是对方的一时冲动,同志的好感往往来得快去得更快,所以你需要给对方一个周的冷却时间,如果过了足够长时间或者是见过了足够多次数后,对方还对你有感觉,那可以尝试着去交往一下。30次恋爱毕竟是恋爱,有的人刚入圈两年,就已经约过60人次,所以你之前跟他聊得那么好,他每周都会约你出去游街,两人志趣相投,但火候仍不够,哪怕他已经从良,你也仍然对他的60人次心存芥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58恐艾与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