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的饮食是有形的物质,也包含了无形的能量和信息。
一杯好茶需要具备无污染的茶叶和水,这是有形有相的物质;色、香、味和温度,这是无形有相的能量;谁泡的,使用的茶具,茶树的土壤、气候,喝茶时的环境气氛这属于无形无相的信息。父母、爱人为你做的饭菜是爱你,饭店的厨师做菜是工作,同样的食材但所含的能量和信息不同。
《*帝内经》对饮食的说法:
1、“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杂粮为主要的营养来源,四季的果实(坚果)对身体有辅助的作用,家禽、牲畜做为补益,当季的疏菜为补充。
华德福学校见到一个家长,一口洁白的牙齿,说话中气很足,他说初中之前,家里吃米饭或杂粮,几乎没吃过什么菜,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里吃饭,同学妈妈烧了一桌子菜,才知道人家家里是吃菜多。从小就以吃主食为主,这是我近几年比较少见的健康人,“五谷为养”,养的是精。
“气味合而服之”,饮食的四气五味要符合自己才是好的。
2、四气五味:
四气是指食物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寒凉清热泻火、解*,助阴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体质偏寒的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体质偏热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这就是以物之属性调理人的体质。
五味是指食物酸、甜、苦、辛、咸,五味入五臟。酸味固涩收敛;甘甜味补中,脾胃弱的需要吃甜味的,小孩的脾胃偏弱,所以小孩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苦味燥降泄(苦瓜、莲子、百合可以降心火);辛味行气血主发散,辛辣味道有发散活血的作用,如果受到寒凉感冒了,喝生姜红糖煮水,稍微发发汗也会好转;咸润下软坚,咸味入肾可以将体内坚硬的东西软化。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气弱的肺气有病不能多吃辛辣;“咸走血,血病(血行凝涩)无多食咸”,血分有病,高血压、血脂高的人不能多吃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骨骼上有病的人不能多吃苦味;“甘走肉,肉病(壅满)无多食甘”,胖的人不要多吃甜味;“酸走筋,筋病(拘急)无多食酸”,容易抽筋的人不要多吃酸味的东西。
3、清者浊之,浊者清之
如果平时吃得比较多,想得也多,工作忙,晚睡晚起,没时间运动,早上嘴巴发粘,有点臭,舌苔厚的人体质偏浊一些,适合吃花茶。古代用兰花泡茶治疗肥胖、湿浊。容易抑郁泡玫瑰花茶。眼睛干涩眼屎多的泡枸杞菊花茶。
如果人特别爱干净,非常消瘦和敏感,经常拉肚子、消化不好,精神上也比较有洁癖的人,体质偏清。可以吃些酵母片、酵素、纳豆、豆豉(淡豆豉作用在中焦,有种往外透的能量,中焦不足的虚人受外感,煮水喝;咸豆豉做菜用,能量往下焦走)、酸奶、臭豆腐、老北京豆汁。
做红烧肉加紫苏叶和肉桂可以祛湿;老年人尿频、关节痛、腰痛或者妇女痛经,要多吃点肉桂。
图片来自网络
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
过去有家邻居,男主人六十几岁,经常看到他晨练跑步,女主人瘫痪了,有时候看到男主人推着轮椅带她出门。那年冬天十一月底的时候,他家来了个快递没人收,我帮他代收了,是一大箱子的大闸蟹,估计有十几斤,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我把这箱大闸蟹交给他。来年春初的时候大约四个月,那家办起了丧事,还以为那个女主人没了,一问才知道是那个男主人,查出患了癌症,没多久就去世了。好好的人怎么这么快就没了?是不是和那一大箱的蟹有关系?蟹性寒凉,发物,引发暗疾。年纪大了阳气弱,寒凉的东西还是少吃为妙。
1、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个跷跷板,一个工作另一个就休息了。
免疫细胞有好东西吃就不工作了,没东西吃就吃不好的细胞了,吃饭七分饱,常带三分饥,吃饭之前有饥饿感是件好事。
2、吃下去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消化后的精微物质滋养自己的内臟,不能消化的残渣就排泄掉。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狼吞虎咽吃得快的人会肥胖。饮食在胃里是消的过程,吃什么拉什么就是胃消的功能差,能消不能化是肠的功能差,堆在腹部是化不了的东西。
香蕉有一种往下拉的作用,吃下去是香蕉,拉出来还是,有人去台湾吃香蕉后在野地里拉大便,过两年再去,看到那里长了一颗香蕉树。
3、消化的过程是能量交换的过程,饮食吃下去,一方面是给自己添加能量(谷气),但也需要动用自身的能量(元气)去消化。五谷杂粮素菜类的,像树叶干柴容易消化,容易化成精微物质;鸡鸭鱼肉要变成自己的肉是需要用自己的精气和元气才能去消化的。吃太多消化不了变成湿浊的东西,烧烤吃多了消化不了很容易生慢性鼻炎,把鼻子看成烟囱,好比灶头里的湿木头火小,冒烟很多,把鼻子堵住。
吃东西要动用自身的能量消化去食物,如果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手机,那就更消耗自己了。
一杯凉水喝进去,小便出来是37°,所以是消耗阳气的。喝水太多太快,也会伤到脾阳。
非其地而有其物,非其时而有其气
为什么有些人吃芒果会发风疹块?芒果是热带水果,不是当地的人,吃了身体不认识是什么东西,会产生过敏的症状。发出来、拉出来都是阳气足的表现,拉不出、发不出来的就在身体里面形成湿浊的痰。
人体系统经过百万年的进化和遗传,对饮食形成了一定的默认,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地方的食物,在什么季节吃什么季节的食物。如果饮食太复杂,人体不能识别,就产生了机体的紊乱,所以说病从口入,毛病是吃出来的。
陆医生家的厨娘,会做一些药膳和美味的点心,有需要的可以加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