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让强迫症抓狂的两件事1话说一半2
TUhjnbcbe - 2020/11/26 17:09:00
作者

芥末酱责编

陈沉沉值班编辑

张罐子看过《家有喜事》这部港产电影的朋友,都会对张国荣饰演的“常舒”有所印象。片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常舒在厨房里,看到随便搭在架子上的抹布时,他特意转身把抹布重新整理好。据说这是张国荣先生的临场发挥,在原剧本里并没有这个动作。但也就是这么一个动作,就瞬间把爱整洁且略有“强迫症”的人物变得立体起来。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也是一个有着强迫行为的经典角色。在公寓客厅里,他必须坐在自己的“专座”上;每次敲门必须要敲3下;看到凌乱的房间都会想要分类整理好;他所有物件,都有专属的位置和标签……他希望每件事情都按照设定的流程来进行,并且接受不了安排好的设定被打乱。都说戏剧源自于于生活。生活里也不乏像谢耳朵一样的人——他们要求一切都井然有序,甚至对各种细节都吹毛求疵。而有这一类行为的人,所对应的就是——

“强迫型人格”

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他们通常会依赖熟悉的东西,希望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应该如铁铸般坚固,变成永远有效的原则和无可争议的规矩。

注:美国精神病学会曾把10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按相似的特性分为3群:

A群的特征在于表现得奇特或怪异(如偏执、分裂);

B群的特点是表现得戏剧化、情感性或不稳定(如反社会、边缘型、表演型);

C群的特点是出现焦虑或害怕(如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

强迫型人格通常会和“完美主义”、“专制”“、”教条化”等关键词挂钩,但在这些表现背后,潜藏着的其实是恐惧与焦虑。心理学经典书籍《直面内心的恐惧》(又译《恐惧的原型》)里,有一章就专门讲述了强迫型人格。书中说到,追求“永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强迫型人格,追求的则是一种永恒的安全感。因此也引出强迫型人格的一种恐惧形式:害怕消逝。只要一切都永恒不变,那么一切也将永远存在。因此,他们害怕改变,害怕风险,害怕失去,不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和新奇的体验。所以在他们身上通常都有这一类特质:想要一切都维持原状。01"熟悉的,才是舒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描述一个受力平衡的系统状态:任何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对强迫型人格者来说,他们希望所有一切可以按部就班,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接运动”,不受外力干扰。他们希望完美的世界就像行星一样,只遵循万有引力这一基本规则,在各自的轨道上永恒地运转。如果生活中出现了不受控制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是行星脱离的轨道,预示着危险和痛苦。他们有一套属于自己世界的秩序,并且希望事物依照自己的规则一一排列好,维持不变。于是在行为上,他们通常会有这些特征:1、将生活「规格化」。我之前一个室友就有分类整理强迫症。他每次离开客厅时,沙发上的抱枕都会被他整齐地排列好;离开厨房时,案台面上瓶瓶罐罐也全靠在墙边从高到矮地放好;他每天按时起床。电脑里的图标每列都不会超过三个,回收站永远都处在被清空的状态。在他的世界里,无论是物体收纳,还是时间分配,执行起来都有最优解。但这就意味着,如果事物没有处在“最优解”的状态,他就会觉得容易出现“事故”。因此他也会表现得,对小事过份敏感、过度谨慎。比如走路永远不会踩在井盖上面,因为他害怕自己会掉下去;他从不买有鞋带的鞋,就是担心鞋带不小心散开了会给他带来危险。2、依赖熟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熟悉感”就等于“安全感”。而未经检验的事物,就意味着有危险的。为了隔离这种“未知的危险”,他们通常会有洁癖的表现。比如我一个朋友,她到了陌生的酒店,会用自带旅行床单。而且,从来不肯用酒店的水壶煮热水。她依赖熟悉的事物,熟悉的坏境,希望信赖的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不作改变。与此同时,她也会排斥新事物和新体验,对新奇事物出现缺乏包容性。她从来不会尝试蹦极这些看起来有危险的项目,连过山车和海盗船都不愿意坐。在买零食时,也不愿意尝试新推出的口味。3、固执,不愿意灵活变通。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这么一个片段:伦纳德和谢耳朵一起用餐时,伦纳德向谢耳朵要一张纸巾,谢尔顿桌上有4张纸,但是他不愿意给伦纳德。谢耳朵解释说,他正现在使用“4张纸巾体系”,分别对应腿、手、脸和个人紧急情况。考虑到伦纳德的这个情况,他明天可以修改体系,加多一张“客用纸巾”,但是今天就不能给了。他给每张纸巾都安排好了特定的用途,并不愿意按情况灵活变通。这是为了守护他内心世界的秩序。有序、一成不变,就是他们最舒适的状态。于是强迫型人格者,通常也会显得有些教条化和保守主义。虽然剧里的谢耳朵看起来特别可爱,但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因为他们不仅强迫自己,还可能会强迫身边人按照他们的模式生活。02“道德洁癖”与“精神洁癖”强迫型人格者希望外界事物都固守在各自的位置上,永不出错。这一层表现是基于在对外在事物的掌控和确认。但与此同时,有些强迫型人格者,也有着对内在的强迫。他们会管制自己的思想,避开那些会让自己犯错的念头。于是他们可能会有以下表现:1、防御那些“龌龊“的想法。《直面内心的恐惧》中就讲到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教养良好的男子在送他的舞伴回家的路上,突然产生了想要拥吻对方的想法,因为他很喜欢自己的舞伴。这时他被自己的“妄念”吓了一跳,他开始联想到自己因为鲁莽冲动而被女生拒绝的尴尬场面。于是他马上强迫自己数路上的树木,让自己冷静下来。每次当他意识到自己出现一些“放纵”的想法时,他都会随便找个眼前的东西来数数,以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表面上看,他像是一个道德感高、自制力强的人,但这些表现的背后依然是对安全感的渴求。因为他害怕这些冲动会使他失态,继而导致场面失控,所以他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头脑里的各种念头。出于对安全的需求,有些人会在脑子里抵制一些“不洁”或者“不好”的想法,成为一个有“道德洁癖”或“精神洁癖”的人。比如,认为“性”是龌龊的人,看到亲热的画面,会发出干呕或鄙夷的声音,并连说恶心。这类“精神洁癖”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常见的情况,那就是强迫性地避开各种“不吉利”的字眼。比如,有些人会对“4”字很避讳。在90年代,有些饭店没有4号桌;带有4字的手机号码,也不那么受欢迎;包括现在的电梯,第4层也会被换成3A。在外国,有些人会刻意避开这个数字,因为这个数字代表魔*撒旦;还有的人在数数数到6时,会不发音或用“碎”代替,因为“6(six)”与“性(sex)”谐音,会让人连想到性。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不能从别人晾晒的衣物底下走过,如果不小心走到了,要原地跳三下。他不会说轻易说脏话,也不会随意提“死”字。甚至他也不会使用“懒癌患者”这类词,因为他觉得“癌”这个字不吉利。2、强压自己的情绪。例如愤怒。“愤怒”对他们而言是非理性的,失礼的。他们碍于身份和教养,从不乱发脾气。但是被压抑住的情绪也需要出口,于是在行为上,就转化成“嘴碎”和“挑剔”。比如有人都会上司有不满,但是不敢直说,就会一直碎碎念,挑剔上司文件里的标点符号没打好。比如小红是家里的老大,一行一动都就会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于是她就只能忍住自己的脾气,在家里挑剔其他的家庭成员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用这样的方式,来宣泄心中被压抑住的不满。但问题是,他们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完美。当他们不小心失误了,他们会忍不住对一件小事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有个心理咨询师曾讲到,一个有强迫表现的来访者在迟到以后,表现得很焦虑。本来一句“对不起,我迟到了”就可以交代完成的事,但对方会花上十几分钟的时间对迟到的原因进行解释。他会从自己起床到出门路上的每个细节讲起,然后再花几分钟来解释他平时的为人。因为任何“不好”或“不洁”有关的事物,都会引发内在的不安全感。为了避免这种“内在的失控”,他们会忍不住过度指责,或者过度解释。03强迫型人格是怎样“炼成”的?《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里也提到关于强迫型人格的几个诱因:1、首先,“我不可以”这个想法的萌生。在婴儿时期,孩子是随心所欲的,这时没有人会对孩子要求。到了2-4岁的时候,当孩子学会在自主探索世界时,就会在经验中慢慢认识到,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比如,在被教育之后,慢慢知道“不可以”随地大小便;比如,在玩电蚊拍被电到以后,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危险,“不可以”触碰。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整合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协调脑海里这些“可以”和“不可以”这两种声音。这些“不可以”的声音如果过于强烈,就会影响人格的塑造,形成自我强迫。比如小杨她从小就给自己规定了在记课堂笔记时,要用特定的蓝色水笔做笔记和标重点。一旦有天她上课忘记带蓝色水笔,她就会觉得痛苦不堪,没法忍受换成别的颜色的水笔,也没法专心致志地做笔记。2、养育者苛刻且僵化的管教标准。在成长的时候,有些养育者会用苛刻的、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比如:要求孩子随时保持洁净。要求在涂色和写字时,都要完美的填在每个区域里。如果孩子达不到标准,则可能会受到训斥、甚至体罚。在这种高压下,孩子会觉得,遵守规则,就会被爱,拥有安全感。反之,不遵守规则,就不配被爱,感受到的是孤独和绝望。3、对后果恐惧或怀疑。在“强迫人格”的形成中,有件事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怀疑」。怀疑可以使他们免受自由和放纵带来的伤害。强迫型人格从小得到的经验是,许多事都得依照一定模式进行。他们总有一种“一招错,满盘输”的恐惧。因此,即使面对小事,他们也忍不住反复思量,犹豫不决。当然,上面这几点只是强迫人格成长起来的土镶。关于强迫型人的具体的成因,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正如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个性,和遗传基因都不可能相同。于是每个人的人格发展历程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时可能仅仅是一段微小的安全感不足的经历,就会导致强迫倾向的产生。04最后,区分"常态"和“病态”其实,大多数强迫行为的人,最多只是有点强迫型人格。并不算是强迫症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在行为表现上,强迫型人格障碍也不完全等同于强迫症。强迫型人格者所做的某一些举动,尽管会影响他们的精力和生活,但他在做这些举动时是自发地,甚至享受其中的。比如,“谢耳朵”会因为看不惯衣帽间杂乱的环境,而乐于帮朋友重新整理房间。而强迫症患者则不同,他们更多时候是身不由己,倍受折磨。他们常因为脑子里反复出现某个想法、重复做某件事而感到痛苦。并且,强迫症患者,常常伴随着高焦虑。不过,轻微的强迫行为跟真正的强迫症(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之间其实有差很大的差距。只要这些行为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大困扰,就不需太放在心上。如果你因为爱干净,用公共马桶时一定要垫纸巾,不会用手直接触碰厕所门把,这些都算不上是病理性的强迫。但如果你因为害怕病菌,而不敢让自己出门,只能躲在房间里每半小时消*一次房间,这才有可能是病态的表现。这种情况,医院的精神科去做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今天关于「强迫型人格」的分享,就到这里啦~下一期希望分享什么人格呢?给我们留言吧。作者:芥末酱,存在主义者、生活观察员。本文原创首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让强迫症抓狂的两件事1话说一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