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根,儿女是花果,根不好,花果怎么可能好?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从孩子生下来之后接收到的也是父母的教育。甚至有人表示“孩子是什么样子,父母也是什么样子”这就说明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孩子和家长就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这其实就反应了这样的道理。孔子曾说:欲教子先正其身,就说明要向孩子优秀,父母首先得成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之前和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看别人都在玩手机,而那个朋友就算是坐在一旁也没有任何想要玩手机的迹象,一直在吃菜。有人调侃道:“这现在连手机也不玩了?”毕竟年轻人哪有不玩手机的?没想到他回答说:“吃饭要专注,不然对食物不负责!”“说人话”“我教育我家孩子吃饭要专注,所以不干别的事情!”
原来是宝爸的进击,我们这下明白的。当然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一些朋友就开始感叹:“现在在外面,哪有那么严格?再说了孩子是孩子,他自己慢慢成长,你这一个行为能有多大影响?”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不认可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可是他们想的真的对吗?
01“泡菜心理”反应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其实在心理学上,有人将这样的行为归结为是“泡菜心理”。
泡菜心理是指:本身同样的蔬菜,它们如果被泡在不同的罐子里面,或者进行不同的烹饪,味道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而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之后都是一张白纸,由父母来考虑把我们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放在那一个罐子里面。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变成了这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最为明显,父母就像是一个罐子,影响孩子的成长。
特别是在长期的相处之中,孩子的气质、性格各个方面会向父母靠拢,他们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一些人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因为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02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
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的孩子其实非常“高情商”不管是到哪,都能成为别人夸赞的小屁孩。这时候要是深深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比如孩子喜欢夸赞别人,相信他们的父母平时也一定是一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性格特征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聚会,发现她整个人像变了一样。之前从来不怎么说话的人,这次竟然主动的和我们说话。询问了一下,她才表示自己现在确实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性格偏差,孩子也和自己一样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担心孩子出现问题,所以想要改正。那些比较内向说的孩子背后,确实都是有一个比较内向的父母。
价值观“现在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别人上完初中也能当老板!”
“你要好好读书,读书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就反应出来了在父母心中的价值观。相信孩子听到不同的话,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前者会无视学习的作用,只看到金钱的力量。而后者孩子之后可能得到的更多,心境、境界处于不同位置。
03想要正面影响,其实父母得先做好自己
“你要好好学习,回家之后能不能多看点书,别玩游戏了?以后难道游戏能陪你一辈子?”
“你怎么不学习,一天就知道说我!”
“我现在老了没用了,学习干什么?”
实际上,父母这种话语就体现出来他们内心的想法:“孩子的学习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出现孩子在学习,父母在刷视频的情况。或者孩子在学习,父母坐在一旁看电视剧和别人说话,从来没有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拿一本书在旁边充实自己。
想要孩子更优秀,我们必须发挥榜样的作用,自己首先应该成为孩子崇拜的人。一味的用大道理去说服孩子,只会得到孩子的鄙视。与其每天河东狮吼般的叫嚣,还不如在对孩子有期望的时候做相同的事情。
04作为父母,如何利用“泡菜效应”促使孩子游戏呢?
第1步、了解孩子本身的缺点
“你能不能别磨蹭呢?每天都迟到,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你能不能听点话,怎么这么调皮?”
“你是不是皮痒痒了,你看把家里面弄得多乱?”
“怎么这么没耐心,坐半小时都达不到?”
其实通过上面的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磨蹭、拖延、不听话调皮、不爱干净、没耐心,这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存在的一些毛病。我们想要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就必须先懂他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第2步、以身作则
就像是上面说到的,孩子身上存在性格、习惯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考虑父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急性子的家长交不出磨蹭的孩子、性格温和的家长会让孩子也如此,洁癖的家长懂得让家里面一尘不染。
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孩子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中更好的成长。所以其实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这时候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等到孩子出生之后,也就会因为父母身上有好习惯而养成好习惯。
第3步、让孩子接受环境的熏陶
父母必须清楚“教子婴孩”的道理,在孩子接触这个环境的时候就接受比较好的,那么未来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一些孩子其实生下来之后比较叛逆,所以也不一定按照父母的习惯行事。这时候一味的唠叨只会让孩子更加的烦躁。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习,那么大家都拿本书看这才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性格更加的外向,其实可以考虑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和其他人交谈。在某一种环境之下,孩子的心境确实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4步、告诉孩子同进步
“我学习全都是为了你,这是一些孩子在情绪比较暴躁的时候说的话。他们在生下来之后,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被父母安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心理。作为父母在告知这是”为他们好”之后,其实更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愿意和他们一起。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两个人就会创造一些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父母愿意告诉孩子:“我们一同进步?”实际上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为自己好”也可以感受到父母陪同自己的决心。那么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路上,就会走的更加轻松。
05结语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很多,毕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要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引导孩子不断的进步、成长。
同时必须清楚,自己做的任何好的坏的都会被孩子模仿去。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之下成长,从而更加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