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医堂:强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词,意思是不自由。强迫是一种对规则的服从——安全的规则、干净的规则、正确的规则,让你从不干净的感觉、不安全感、错误中逃离。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追求干净、整洁和一丝不苟呢?因为文化告诉我们,你必须永远是对的,不犯错误,有秩序,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其实规则对强迫的心脏并不致命。致命的是行为后的预感恐惧和自责。这两者非常矛盾。前者说你不能这样,天会塌下来;后者说你怎么能这样?天要塌了!有强迫的人害怕不确定的事情,喜欢线性思维,无条件服从规则。所以,前一百年大部分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是有强迫的人。但是,最近一百年带有强迫的人,已经不可能在科学界成名了。
要解一个人的强迫,解读他内心的文化规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相信所谓的洁癖是对过去创伤的压抑或治疗,反复检查是缺乏安全感或超我霸权等。相信强迫就是你在培养一种科学的、绝对正确的、一丝不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解决起来会轻松很多。
处理强迫顺其自然
对强迫最有意义的解决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定下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检查门窗煤气20次,洗手30次,请人给你数数,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结果你几乎会疯掉。但是疯狂的人不强迫,清醒的人强迫!
另一种方式是道教。摆脱某种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不去摆脱它,与它和平相处,甚至喜欢它。因为强迫是一个双向循环冲突:你不愿意做某件事,但你又无法控制自己去做。做了之后,你又后悔又懊恼,经历激烈的矛盾和痛苦。解决这种内心悖论局面的办法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和自己较劲,不要妄加评判。这就像禅宗的境界:“人过一桥,水就不流了。
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对于这类孩子,家庭教育的氛围要宽松一些。因为社会竞争激烈,现在的父母普遍心理压力很重,但又不能转嫁给孩子。强迫型人格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如果他的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他的压力会越来越重,他会越来越强迫。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提到某个同事的孩子去了哈佛留学,邻居的孩子考得更好等等,那么强迫型孩子就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越来越高,最后导致心理崩溃。
现在的趋势是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老师发现一个孩子效率低,可以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强迫型性格的孩子适合减压教学法。比如告诉他,你不一定要分,90分以上就是优秀。你应该在布置作业时减轻这类孩子的负担。而且这些孩子自律性很好,并不是真的放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