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周末是文化一条街最火爆的时间,通道内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家长和孩子……
我从卫生间回来,迎面走来一对母女,女孩伸手要抱抱,妈妈不仅拒绝,还讲了一堆道理:“你看看你都多大了还要抱抱?羞不羞呀?你看那个小哥哥,人家都自己来上课了。”
就这样擦肩而过,短暂的对话却让我感到难过,我想这是我自己内心的投射,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这位妈妈真应该看看《温暖的抱抱》这部电影。
鲍抱的父母都有严重的洁癖,甚至连生宝宝这件事也通过试管婴儿来实现。
然而,新生命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夫妻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他们继续沿用自己的方式养育孩子。所有的事情必须按时、家中要一丝不苟、包饺子也要用尺子和圆规测量尺寸。
鲍抱生日,父母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抱抱熊,却成为了家庭悲剧的导火索:鲍抱将抱抱熊扔了出去,伸出小手想要一个真正的拥抱,当爸爸捡起抱抱熊时,一辆货车带走了爸爸的生命。妈妈因为伤心过度,在精神病院终老一生。这也成为了鲍抱的终生遗憾和心结。
鲍抱也成功地继承了父母亲的强迫症和洁癖:家中必须一丝不苟、行动时间必须分秒不差、看到杂乱必须收拾利落。幸好,一个跳脱的女孩,出现在鲍抱的生命里,鲍抱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我还是忍不住地流泪。普通人生活中的拥抱,对于鲍抱来说,变成了一种奢望。我想,这位和我擦肩而过的妈妈如果能看看这部电影,或许会主动抱抱孩子吧?
其实,我个人极力反对当孩子向父母索要爱时,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拒绝。孩子索要爱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要抱抱、要买东西、哭闹要关心、撒娇等。
如果父母习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拒绝孩子索爱的要求,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我是不受欢迎的人,进而产生自卑。因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是通过父母的回应方式来建立的,他们通过父母回应自己的方式来构建出自己的形象。
或许他们还会成为一个“超理智”类型的人,情感与理智剥离,常常以逻辑性和理智来进行判断,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求。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老板,她与员工的沟通方式常常是以自己的逻辑性和理智来进行管理,以及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互动方式,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没有情感,冷冰冰的人。
有谁会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就像影片中的鲍抱,在单位和同事的关系一团糟,没有人喜欢和鲍抱相处,就连鲍抱班里的学生也对他敬而远之,很少选他的课。
超理智的人,他们因为在童年经历中的情绪情感不被接纳,因而错误地认为:人有情绪是不好的,人应该进行理智的思考。他们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常常隐藏自己的感情不表达,也不会表达。
这样的人,在未来的各种人际关系中,都面临着挑战和受挫。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有一位妈妈是高中教师,她的侄女中考完毕,面临选择学校,然而侄女的成绩用她的话说,那真是惨不忍睹。随后,她想起了自己的中考成绩多分,也没有得到父母亲的夸奖,侄女中考多分,却得到了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