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一种心理问题,它的到来往往是不受人们控制的,在意识层面上也是比较难以控制它的。
因为它的到来是潜强意识的一种由内而外,你察觉不到它,就来临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对于现代人来说,强迫思维与行为,都是有存在的,区别在于程度大小。
所以,无须对它过度恐慌,正确地面对它,首先得正确地认识它是怎么形成的,那么通过一些列的训练是可以有较大改善空间的。
我们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去纠正它,以达到不让自己痛苦的目的,那么这就算是正常了。
所以,判断一个心理问题,不是以他人判断的为标准,而是以自己切身体会、体验为判断依据。
比如,别人觉得你有很强迫的行为,经常洗手、反复洗手,觉得你有强迫性的洁癖行为,但是你不觉得自己有,你觉得自己这很正常,我只是爱干净罢了,那么这个心理问题,就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问题。
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接纳别人对自己行为异常的提醒,因为别人的提醒,往往是具有很大的吸鉴价值的。
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多方面的去审视自己,是自我进步成长的一种学习方法。
及时审视自己,也是一种认识自己的办法。
强迫思维是思想上的,是不具备行为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强迫行为则是把思维化作行动的产物,换言之,强迫行为是强迫思维的升级产物。
强迫思维是情绪的体验,而强迫行为是情绪体验后,化作行为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迫行为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反应,也是空虚的一种呈现方式。
所以,拥有强迫思维,不一定有强迫行为,而一旦形成了强迫行为就一定有强迫思维,它的形成一定是强迫思维在前面,而强迫思维的形成是因为外界对于我们的刺激、以及对自身的问题担忧恐惧,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思维,当这种思维长期占据我们脑海的时候,那么它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强迫思维。
比如:你发现同事得癌症了,早早去世了,他身上的某些症状,跟你身上很相似,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相似还是不相似,因为他得了癌症的事实,深深地刺激着你。由于你过度恐惧和联想、多疑,把自己也置身于是不是也会得癌症的想象中,那么这种不合理的担忧就会刺激你的大脑神经,从而发生反复联想,造成一种暂时性或者长期的强迫思维,这种过度害怕的强迫思维,进而会化作行为,于是你会因为同事得癌症了,想到了自己的健康,那么你此时医院检查身体。
当你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只是短暂的那么一两次,那叫谨慎;如果长期持有,那就真的叫心理问题,即:形成了痛苦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又会延伸诸多的心理问题来。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训练自己,让自己在训练中,不断扭转自己的痛苦。
有五个方法,你可以试着重复训练,随着你反复训练,你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会在一个月内得到明显地改变。
一、无论是强迫思维还是强迫行为,在改变它之前我们首先接纳它。
不去抗击它,而是合理地看待它,是正确地面对方式,此时接纳它,并在不断验证中剖析它的合理性,审视自己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否真的存在过度现象了,跳出思维,以旁观者身份去重新定义自己,认识自己。
二、积极地暗示法,纠正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三、用一些惩罚手段,对自己的强迫思维与行为进行一种刺激提醒。
什么是惩罚手段,当你的强迫思维来临的时候,你可以用一条橡皮筋绑在自己腿上。来了,你就把橡皮筋拉一下,弹疼自己为止,也可以采取其它惩罚手段,自己去想象吧。
四、设想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隐患,刺痛自己。你可以想象下,再不纠正自己,将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伤害!
五、投入生活,让自己忙碌起来,参加社交以及互动的团体活动是可以有效地击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END-
作者简介
阿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知名情感导师、知名情感心理学作家、身心灵健康传播者;著有新书《抑郁症康复治愈问与答》一本集治愈方法与心灵疗愈的健康读物,对抑郁和焦虑很管用!
来吧!拥有此书,与你遇到最好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