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这不是你的错!”
认知行为主义学派:“这就是你的错!”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本来你就没错!”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你的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三)心理发展论
本我中的潜意识冲动和性欲,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获得满足和快感,由此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1.口欲期(0-1岁)。婴儿通过口腔的味觉来感受世界和看待世界。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或牙齿。伴随出现的还有“抓住本能”的出现,如抓住母亲身体的某一部位(通常是乳房)。
“口期人格”(oralpersonality)是指过度固着(fixation)于口欲期或在口欲期欲望受到抑制,即使已经过了口欲期但人格仍滞留于口欲期。表现为依赖性强、多以自我为中心、付出少、索取多。在生活习惯上的特征是贪恋杯中之物、好吸烟、贪食过食、耽于幻想或床第等。
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泄粪便,肌紧张的控制。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自己的不服从,因此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这个时期,孩子学会了走路,能用简单的词语交流,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环境、适应环境,自主性、独立性及自尊感开始萌芽,与此同时还会产生羞耻心和嫌恶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父母在孩子大小便方面训练失当,会使孩子的性格发展至两个极端:一个是发展成为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唯唯诺诺、被动性服从、洁癖等“肛期人格”即“强迫人格”;另一个是发展成为固执、违拗、厚颜无耻的叛逆型性格。
3.俄底浦斯情结期(又称性蕾期或生殖器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者恋父。(见兴趣阅读1-3:弗洛伊德与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5-12岁)。这时期的孩子对性几乎不关心,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去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对环境的需要。因此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社会化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放弃异性父母,性欲逐渐转向其他异性。这为成年人的异性交往做好了准备。
6.成年期。弗洛伊德将心理发展叙述到生殖期为止。此后艾里克森和内米罗弗等精神分析学家又发表了成人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认为成人期有三种生活方式——
因循守旧式:表现为贪恋权位名利;
创造式:在任何生活境况下都会不断地寻找趣味和生活意义;
平凡式:隐藏自己的性欲望或攻击性,希望安安稳稳地生活。
兴趣阅读1-3
兴趣阅读1-4
(待续)
——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出版新书《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
李不言作品《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作者简介:
李不言:原名李玉林,著名心理学家,特聘研究员等。
年被第三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委会授予首届“全国优秀心理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国家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骨干师资,北京开放大学职工基础素养课题组专家等。全国多家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特约心理健康服务专家。
自和谐理论提出者,研创的“家庭、组织、人格系统自和谐心理咨询技术”,于年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YYWS)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全员心理关爱计划(EAP)”(课题批准号:YYWS)负责人。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