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猛地一看没什么问题的句子,在自己眼里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再仔细一看,“的地得”混用,标点或成语的误用等各种文法语病就像正午骄阳一样显眼,比震惊体标题还吸睛。
每当看到这样低级的字词或标点错用时,内心都会暗暗崩溃,油然而生一股冲动想要上前纠正,这就是典型的文字洁癖症患者的日常。
天呢,竟然90%的人都用不对“的地得”
首先,有请助词界的铁三角“的地得”C位登场。下列“的地得”错用,你能坚持看到第几个还不想摔手机?
最近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有一支叫黑撒的乐队。乐队海报的其中一版就明晃晃地写着:“起的比鸡还早”。
对于这样不走心的海报,部分网友们的看法就比较严格:
还有一些正式出版的书籍,不看内容,只标题就有明显的“的地得”错用。官宣书名这么不严谨的吗?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的官方发布会上,工作人员应该更加斟酌一下PPT文案了。
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字幕,更是“的地得”错用的重灾区。
您话也说得很别致。
我们观察得很仔细。
处理得不怎么样。
这事得小红告诉我们,你说错字了。
有很多小朋友都是看着影视剧来学习语文的,字幕频频出错,教坏了祖国未来的花朵怎么办?
就连以高姿态出现的梁文道读书脱口秀《一千零一夜》,也被指出了小学生级错误:“我要很抱歉的(应该是‘地’)告诉你……”。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加比比皆是。有时候会在朋友圈看到“今天去打了网球,玩儿的不错,6:3赢了,哈哈哈~”或者“这家店奶茶真好喝!这草拔的值!”这样的感想。每当看到它们,文字洁癖症患者们都感到浑身难受。
文字洁癖是法则,不是美德
现在这样患有“文字洁癖症”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觉得这算是一种强迫症,有的人觉得这只是高考语文挑错题做多了的后遗症。
但是文字洁癖不是美德,而是法则,是态度。
林雯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刚入职的时候,组长让她写一份文案给客户看。她先写了一份草稿给老板过目,结果老板看后立刻就把她叫到办公室里一顿臭骂。原因是全篇有十多个错别字,字体字号不一致,标点全角半角不统一。
她听了觉得很委屈,回答说这只是一篇草稿,正式给客户前自己一定会检查错漏,重新排版格式的。老板却更加愤怒,因为细节之处最体现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和职业态度。不论是草稿还是正式版,认真对待工作的人决不能拿出犯了低级错误的成果给上司或者客户看。每时每刻都追求完美,是值得欣赏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态度严谨的人对自己要求总是严格的,永远把最好的一面呈现人前。比如说写段子时如果用到一个不太确定意思的成语或者词,他们一定会立刻打开电子词典搜索学习,确定没有用错之后再发出去;每打下一段文字,他们会反复检查校对,改掉所有误用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字词之后再发出去;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匆忙之中发出去的消息有误,又错过了撤回时间,一定会在后面加发一条信息指出自己的错处并修正。
而且,即使是微小的语病,也会产生巨大的歧义。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一群年轻小伙子走进一家酒吧点了威士忌,其中一个弱弱的拿出了一小袋枸杞。”和“一群年轻小伙子走进一家酒吧点了威士忌,其中一个弱弱地拿出了一小袋枸杞。”两句话中“的”和“地”一字之差,意思却差得远了。第一句话中“弱弱的”是指一群小伙子中间比较瘦弱的那个人是带枸杞的人。第二句话中“弱弱地”是指拿出枸杞的那个人动作低调,没有气势。由此可见,细枝末节的小错也会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度。
除了“的地得”,这些文法错误也不能忍
感叹号霸屏
京东CEO刘强东曾经发表过一封公开信,完全是感叹号使用的典型反面教材。
我感受到你的焦灼了,能震人于三尺之外。感叹号是表达激动的语气,但是过度频繁地使用会使其传达的语气变得平淡普通、令人厌烦。
省略号不是一串英文句号
薛之谦的省略号误用已经成为他的一大特色。
我也觉得有些丧失理智……
有些好奇你的4个点是怎么打上去的。
省略号的点数每次都不一样,但绝对不会是6个点……真的是一个倔强的boy呢。
成语误用也会造成出其不意的笑果
夏天到了,大家也想吃些凉凉的东西
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不是指顺位第一的优先选择。在这个句子里,对于香蕉来说,确实是首当其冲了。
日常生活中各种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
会声会影x9音频滤镜调节阈值也是非常迁就客户了。
香椿口味的牛奶是什么魔鬼料理啊,五星级酒店就给顾客喝这个?
政府网站也有错字。比如,景德镇市文明网把“登录”写成了“登陆”,湖南省交管局机关大院的平面图把“篮球场”写成了“蓝球场”……
还有前后鼻音不分的
生活在这个不严谨的世界,被语病包围的洁癖症患者忍不住在网上发出了哀号:
“舔着脸”想想是有点恶心,大家记住正确写法是“觍着脸”哦。
环顾四周,就能发现我们已经被随处可见的错字误用包围。像文字洁癖症患者一样认真对待文字语法,并习惯精准表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们都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生活的一群人。如果你身边有文字洁癖症患者,要珍惜,因为与他们沟通、交往是一件享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