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邱宇甲精神卫生
一年一度的国民大餐——年春晚的相声《如此家长》让电视前的老父亲老母亲们有种被共情到的感动,频频点头,热泪盈眶,因为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说出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家长们的心声:
辅导作业是中年人翻不过的大山
但是别忘了,老祖宗的传承让我们天赋异禀,咱也可以做“移山的愚公”,山翻不过,还可以移或钻。
就着相声中的经典桥段,我们尝试为大家找到不心梗、不心塞、能心宽的相处大法。
挑战一
做作业时工序繁多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该做作业了,写了两行,起来喝水,又过了两分钟,需要上厕所,一会儿叫“妈妈我饿,我吃点东西”,一会儿拿卫生纸擤鼻涕……半个小时过去了,作业本上的作业,写了只比两行多一行。
家长,有时就会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最终怒不可遏、河东狮吼。
#应战装备和格斗术:
1.心态准备和情绪管理:有冲突的火苗即将点燃之时,首先需要家长学会情绪管理,变得稳定。在没有遇到问题的平时,就要注重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去觉察情绪。如果家长先狼烟四起,那很快可能就会火势燎原。
负性情绪激起的时候,可以用转移法:先让自己情绪得以安全地释放,通过深呼吸、运动等将呼之欲出的崩溃缓和一下,降温处理;也可以和配偶寻求共情,彼此作为最好的战友;也可以静坐一会儿,“什么都不做”有时候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2.接受孩子的一定程度的不完美: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家长,既然我们自身不完美,那就留给孩子一点点带有瑕疵的余地。就像小树苗一样,我们给了阳光雨露和土壤,还怕他们生长不向阳?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人人都有内在的力量”。
挑战二
游击战——敌退我进
独自做作业的孩子,有时候作业下面压着漫画或者其他心仪的东西。同时竖着耳朵警觉着门外的动静,一有动静立马佯装学习。有的家长就会靠自己的“智慧”来抓住“不务正业”的孩子。
#应战装备和格斗术:
1.彼此的尊重:即便知道孩子有时候在“偷偷”看一些课外书,而没有在该学的时候学习,也不要冒着破坏关系和信任的风险去“抓现行”。因为TA的“偷偷”的行为,与对家长的不信任密不可分。如果家长给予足够的包容,“偷偷”的行为有可能减少。家长可以养成一种习惯,不擅自打扰孩子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增加自己对时间管理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2.从现象到本质: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成因,值得家长去思考。上述的“游击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作业太难、没有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其他事情的诱惑和吸引力太大、情绪不好引起的反抗家长的行为、情绪不好导致的消磨时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要靠家长平时与孩子真诚接纳地交流共同发现具体原因,从而因事为制,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员。
#必备的基本功:
1.时间管理: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时间管理。比如:家长自己的计划清单、日程手册等等,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习到如何制定计划和规划时间。
我们可以想想,家长完成了一个工作上的大项目,或阶段性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给自己放个假或一份奖励。同理,孩子也需要阶段性小目标之后立即产生的正性强化(提前民主协商,规定好都能接受的具体指标),比如:在半小时内写完语文作业能够获得一个实物(像酸奶这样的营养食品)或者奖励徽章(代币奖励可以积分,换取日后更大的更多的奖励)。留一些“小心机”:在家中保留一些竞争机制,比如,一家三口指标不同,谁做得更好能获得一项额外的权利,诸如此类,因地制宜。
2.重视兴趣:我们所有的教育,应该基于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机会去自己做创意,TA会从每一件小事中收获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弥足珍贵。
我们经常会听到门诊小患者说“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孩子为什么没有兴趣啊?TA从一项活动中丝毫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何来兴趣呢?所以让TA自己去寻找、去体验,什么是自己的兴趣,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兴趣,远比《如此家长》中“穿着泳衣跳完了拉丁的奥特曼吞灯泡”的兴趣班更能够支撑着孩子未来对自己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3.良好的沟通:家长和孩子或者作为家长的夫妻之间的沟通模式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与人相处的模式。
如果家长是强权型,大人说啥孩子就得照办,孩子未来可能会畏惧权威,或者迎合权威,形成焦虑型人格,对周围人的评价很敏感,对自己缺乏信心,或形成讨好型人格,“我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牺牲自我,满足别人,或者模仿强权,对他人暴力。
如果家长是冷漠型,家里缺乏情感的表达和流动,孩子可能会变成一个不会觉察或表达情绪的人。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孩子从这种家庭习得的防御机制叫“压抑”,也没有了情绪。有朝一日情绪多到无法压抑,就会用其他防御机制叫“转换”或“躯体化”,孩子可能以后经常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以此来表达自己潜意识中的冲突。比如一上学就发烧或腹痛,都并非孩子刻意的表演,而是身心一体的反应。孩子自己没有情绪体验,当然也不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更不会共情别人,何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家长是“超级完美主义者、洁癖达人”,孩子可能会有“强迫型”人格的风险。如果家长“情绪像过山车”,孩子可能会有“表演型”或“边缘型”人格的问题……
比较健康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说出来不是被无视或被辱骂,而是能被理解和接纳。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更善于明确自己的想法,有更好的人际沟通,容易自我接纳,在成长中遇到挫折能够有抗压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不管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是怎样,他们内心充满能量,也会爱自己、爱生活的。
4.警惕一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童年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品行障碍……大人要明白,大人会得抑郁症、焦虑症,孩子也可能会有。所以必要的时候请咨询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如果确诊有童年的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及早干预,帮孩子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管理孩子其实是自我管理的成果验证,或者说,孩子可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抱怨孩子的时候,先审视自己,我们是否足够自律?我们是否乐观积极?我们是否能够挑战自己?如果我们是完美的,请允许孩子在真空之外得到喘息。但是如果发现问题,也请不要太过自责,积极寻找良好的改变方法。如果我们不够完美,仍然还能满怀希望拥抱生活,就请别着急,您已经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加油,别放弃!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邱宇甲
医院
编辑
徐佳
排版
白羽
审核
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