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个人观点,敬请指点。
一审判决死刑之后,吴新宇陆陆续续写下了近5万字的亲笔信,分别给舅舅、阿姨和案件中的受害者。在信中,他写了自己的成长、学习、父亲病逝,弑母、诈骗亲友这一系列过程的内心告白。大篇幅的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意,希望能够活下去,能够去弥补,希望亲友们能够给自己“一个活着去赎罪的机会”。
一审判决后,亲友们都表示不应该判处死刑。从当初对事件的“不敢相信”,到现在已经完全谅解了吴谢宇。
法院已经下达了案件开庭通知,5月19号将正式开庭审理。看来吴谢宇可能是死不了。那这近5万字的手写忏悔信是不是真的能“买”他的命?
我今天要说的是吴谢宇的家庭,以及他在这个家庭中成长的过程,到底对他亲手弑母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整个家庭的“结”又在哪里?
在所有的报道资料里面,我们极少能找到关于吴爸爸和吴妈妈的一些生活细节,和个人详尽的性格特征,只是说吴爸爸吴妈妈很相爱。
父亲死后,吴谢宇感到亲情摇摇欲坠,母亲的话让他感到自己是个牵绊。
父亲在和他在不同的世界,唯一能够见到父亲的就是死亡。
还有吴妈妈的小纸条:老公,我很想你!还写了“老公想去陪你”的话。
本来这些话都不应该让孩子听见,而且当时吴谢宇正处于高考前夕。
从这些细节来看,吴爸爸应该是家里的生活和精神的支柱,是吴谢宇的支柱,也是吴妈妈的支柱。
吴谢宇向母亲发愿:我将来一定赚很多钱,在物质上满足您。但“无论怎么做母亲都不快乐”。
吴谢宇舅舅:“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据吴谢宇自述的材料,应该很清楚的看到,吴爸爸去世之后,吴谢宇心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的“疑心病”和“妄想症”随之恶化,现实和小说、电影的虚幻不分。
吴妈妈的精神和心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压力很大,总是“不快乐”,所以这些也成了吴谢宇帮母亲解脱,杀害母亲的“理由”。
“小宇(吴谢宇)智商高,文笔好,希望他能写出点什么东西来,比如写下一些警示性文章,也算对社会做点贡献。当然如果能写多一点的话,写本书出来,还可以卖个版权,然后改善他们家贫困的生活。”
这一段吴谢宇舅舅的话和上面那一句评价吴妈妈的话结合起来之后,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字:钱。
吴妈妈是一个清贫且清高的人,这是吴谢宇舅舅的评价,后面又说了,希望吴谢宇活着,写点有价值的东西,卖个版权,改善他们家贫困的生活。
压抑吴妈妈的精神,使吴妈妈“不快乐”的根源,大概就是这个“贫困的生活”。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也有分析过,吴谢宇较真实的动机是渴望出国,为筹钱而杀母。
吴谢宇的家庭条件没有相关的分析报道,最多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单亲家庭,住的是学校的教职工宿舍,生活应该是捉襟见肘。
吴谢宇弑母之后,拿着诈骗来的万挥霍殆尽,过着纸醉金迷、毫无节制的生活,也真的是可以看得出来吴谢宇在物质生活方面是匮乏的。至于他是不是为了出国留学的钱而杀了吴妈妈没有证实。
吴谢宇弑母的真正动机到现在依然是个谜。因为吴谢宇的妄想“帮妈妈解脱”理由,真的不能让人信服。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绝顶聪明,而且逻辑十分缜密的人。
亲朋好友包括吴谢宇应该还有一些欲说又不能说的东西在里面。什么叫“人格的洁癖”,什么叫“注定悲惨的结局”,应该缺的是钱,保留的是清高的面子。
当然,我这样说,可能对吴妈妈不敬。
吴谢宇本人从来没有谈及过在经济上的困惑,这与亲友讲述的信息不对称。
也许二审能为我们解开更多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