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自闭症孩子们的彼得潘新华社客户端
TUhjnbcbe - 2024/5/15 17:57:00
白癜风哪里治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811/
新华社郑州4月2日电题:自闭症孩子们的“彼得·潘”新华社记者刘高阳、任卓如早上九点,课程开始。老师请“小朋友”们搬来板凳,几个“小朋友”在好一阵忙乱后,才歪歪斜斜地坐成了两排。即使在教室外的视频监控,也不难看出,随着课程开始进入互动,前排的孩子们总是四处张望、肢体扭动,显得漠然而恍惚,而后排“孩子们”的眼光却总在前排孩子们身上。后排的“孩子们”并不是孩子,他们是专职陪伴自闭症儿童的“袖珍人”助教老师。三四十岁的年纪,八九岁的身体,稚嫩的童声……在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袖珍人”老师们的身体特征成了被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接纳的优势,他们以玩伴的身份,成为孩子们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而这样的“以残助残”,也让不少“袖珍人”老师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综合性发育障碍疾病。“自闭症的表现很多,会让人感叹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副主任王亚州说,“有的孩子严重洁癖,有的孩子会随时随地大小便,有的孩子因为刻板行为,走路必须固定路线,而有的孩子会随时满地打滚,拿头撞墙。”年前后,成立已有10年的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来了首位毕业于师范学院的“袖珍人”老师。在教学中,训练中心的老师们发现,和“大老师”相比,“小老师”们和自闭症孩子们的目光是平等的,更容易融入孩子们中间。于是,更多有意愿的“袖珍人”经过自闭症康复教育的上岗培训,进入了训练中心。目前,已经累计有近50名“袖珍人”老师在此工作过。对“袖珍人”老师们来说,懂得被异样目光注视的感觉,他们对自闭症学生也抱有更多的关爱。“袖珍人”老师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和授课老师们配合,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程中来。在一堂运动课上,记者看到,“袖珍人”老师们不时地和孩子们说悄悄话,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游戏中。在开始运动的环节,“袖珍人”老师们会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们跑起来,同时引导孩子们之间进行互动。在“袖珍人”老师们的口中,从不会出现自闭症、脑瘫等疾病字眼。孩子们只是肢体能力弱一点、语言能力差一点、行为刻板一点,而这些,经过耐心的训练,总有改善的希望。“相处多了,就会觉得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袖珍人”老师欢欢说,孩子们大多会叫他们哥哥姐姐,和他们相处,要比“大老师”更加放松,这也让孩子们的能力训练更容易进行。在训练中心,有的孩子的症状是只会说几个重复简单的字,“我们的训练就会预测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想做什么,比如他想画画,我们的纸和笔就要准备好,同时用语言大声描述他们的心理和动作,引导他们说话。”“袖珍人”老师娜娜说,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成百上千遍的重复和耐心。在小说《彼得·潘》里,小飞侠彼得·潘拒绝长大,却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入“永无岛”的梦幻欢乐中。在康达训练中心,许多“袖珍人”老师儿时都有花钱打针、吃药想要长高的经历,而现在他们觉得,只要能够陪着孩子们,能蹦能跳,就满足了。“我以前觉得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现在我觉得,自闭症孩子更需要全社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闭症孩子们的彼得潘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