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上:层层加码,成果剥削
对于博士们来说,导师在生活上大小杂事的“压榨”无非是耗费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对他们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科研上,博导对于学生的“剥削”,对于学生的学术道路影响则更为巨大。
首先就是论文署名问题,一般情况下,博士的论文会标注导师为通讯作者,自己拿第一作者。但在真实的学术圈,“xx博士在导师手下干了5年,一篇一作的论文都没有”“一作被导师给了师哥师姐”的扎心故事屡见不鲜。
图源:小红书诚然,导师作为科研的幕后金主,对于博士生论文的发表起着关键性作用,让导师拿通讯作者的身份并无争议。但有些导师为了评职称、拿title会把原属于博士生的第一作者也占掉,博士们“寄人篱下”,即使成果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些导师不仅会抢一作,还会将博士生的论文当做“人情”给送出去。在导师的各种明示暗示下,实验室里的师哥师姐、不认识的“背景人士”都会来分一杯羹。运气好点还能拿个共一,运气坏点文章直接和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读博多年,一作产出仍是“一穷二白”的故事也不是没有。
图源:知乎小编认识的一位博士朋友,就曾被导师拿去了一作,通讯作者还被导师“送”给了另一位教授。好在朋友足够努力,后来重新发了一篇一作这才毕的业。
另外,有些导师为了自己在评职称、拿项目的时候有更多“筹码”,还会对博士生们提出比学校严苛的要求。比如:学校要求在近五年有X篇论文产出,导师往往会要求自己课题组的学生们给出2倍甚至3倍的产出;领导要求有影响因子4以上的论文产出,导师往往会要求自己课题组的学生给出影响因子8以上的论文产出。不然就直接不能毕业。
这种层层加码无疑增加了博士们的科研学术压力,本来很好毕业的,现在弄不好得延毕甚至清退了。有些导师还会刻意延毕一些在科研上有潜力、有能力的学生,为的就是让自己署名的论文发的更多。
如果遇到那些有“科研洁癖”的导师,那就更惨了。深入的研究做不了,浅显的研究看不上,每次学生给上去选题后就开始吹毛求疵,这个数据不好找,那条路子走不通,好不容易到了最后的投稿阶段,还不允许发水刊,只能瞄准那些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一来二去,别的导师带的博士早就手握n篇论文顺利毕业了,只有你还在原地踏步。
图源:知乎其实,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非常微妙,是老师与学生,也是科研工作中的上下级。由于博导掌握着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生杀大权”,博士生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导师的支配和命令。如果不幸遇到了“极品导师”,那么这些建议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你在读博过程中,有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极品导师”的例子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