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有“强迫症”吗?
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强迫症福音”“令强迫症舒适”等标题的文章,点进去往往是下图这样极端整齐、“引起舒适”的画面;不少影视剧作品中提到强迫症时,也常着重指出其洁癖、摆放物品极端整齐的特点。久而久之,大众常认为强迫症就是保持一切事物整齐的代名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追求摆放顺序和位置的正确性只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并且很多有这样习惯的人并没有达到强迫“症”的严重程度。强迫症(OCD)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其特点是自我施加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由于强迫和反强迫间的冲突,病人常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能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样的?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1.强迫思维
(1)强迫怀疑:指病人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难以摆脱。如发邮件时怀疑是否已经署名、出门时怀疑门是否已经关好。
(2)强迫联想:指见到一句话或一个词,或脑海中出现一个观念,便不由自主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且联想的观念或词句常与原来意义相反。如在参加好友婚礼时脑海里总冒出来“离婚”的想法。
(3)强迫性穷思竭虑: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刨根问底,明知缺乏现实意义且毫无必要,但不能控制。如反复思考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1+1为什么等于2等。
(4)强迫回忆:指病人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如反复回忆早上上学路上见到的一切细节。
(5)强迫意向: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但由于知道这种冲动是非理性的、荒谬的,故努力克制,一般不会转变为行动。
2.强迫行为
常是由强迫思想引发的顺应性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思想引起的焦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强迫检查:多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常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账目是否搞错等,严重者检查数十遍还不放心。
(2)强迫洗涤:多源于“怕受污染”这一强迫观念而表现为反复洗手、洗衣物、消*家具等。
(3)强迫性仪式动作:常为了对抗某种强迫观念所引发的焦虑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为了对抗强迫观念摇头对抗,随着时间推移,摇头的效力降低,逐渐发展出复杂的一整套仪式化程序。
(4)强迫询问:为了消除疑虑给自己带来的焦虑,常反复询问他人,以获得解释与保证。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具有了较为严重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反复试图克制但无效、为此感到痛苦达3个月以上,即可能存在强迫症。这时应寻求医生的帮助,配合治疗。
虽然平日里我们常用“强迫症”来调侃自己或他人,但真正患有强迫症的人是极为痛苦的。对强迫症患者,我们应该多给予关爱,鼓励寻求专业帮助,争取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排版/任禹潼
撰稿/孙茜娟
责任编辑/尤苗
审核/姜琨
投稿加入我们
oatl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