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昨日,出差返杭。某地高铁站还在整修,只恢复部分班次通车。到处标语,一片狼藉。忽然,一错别字映入眼帘:“文明过马路宁饶百步远不冒一步险”。“绕”误写成“饶”了。语文老师职业病马上犯了。赶紧拍照,知会执勤保安。保安连连点头,说肯定汇报给领导。觉得不踏实,又至问询处,很严肃地告知相关人员:车站乃文明窗口,怎么可以出现这样低级的错别字?希望你们年前改过来。年前,我还会来此。临了,还留下电话号码,希望修改后拍照给我。哑然失笑。潜意识里,我把他们当做了需要订正错别字的小屁孩。这哪只是职业病啊?!不折不扣的“强迫症”!02想起年12月和几个朋友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事儿来。售票处边上,有景点简介。作为语文老师,我很快发现两个明显的错别字(时间久了,忘了哪两个字)。于是,我告诉售票员,某两个字是错误的。售票员爱理不理,且颇有微词。火气蹭地上来了!我这样好心好意指出错误,不但不领情,反有嘲笑之意!于是,我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你们这样对待汉字的态度,是极其不对的。一星期后,若不纠正,报纸见!售票员被吓住了。连连道歉,并答应以最快速度更正。唉,职业病到强迫症,一步之遥!03生活中,患有这样职业病或强迫症的人,虽然不多,但常会遇到。我的朋友丁慈矿先生,学问渊博,尤擅对课。每到一地,凡看到有楹联,他必定细读揣摩。常常告诉我们,这是好联,但上下联贴反了。不过,慈矿虽有“职业病”,但他没有“强迫症”,从来不会强迫对方更正。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女士,则常常是“职业病”与“强迫症”并发的。年,原“中国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在吴忠豪教授的引荐下,成功加入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成为该学会的下设二级学会。加入后,更名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更名之初,会员们常常喊错,要么仍叫“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要么叫“小学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每次,王会长见了,都要纠正,非要我们改过了不可。起先,我有些不太理解。后来,我逐渐明白,一个和语言文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语文人,有一种天然的“汉字洁癖”。这种汉字洁癖久了,就可能走向了“强迫症”。其实,这不是强迫症,是对汉字的敬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DNA。印度前总统尼赫鲁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对汉字的尊重,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尊重。面对汉字被误用,就如看见民族文化被侮辱,有些人会升腾起一种“维护”与“纠正”的本能情感。然而,太多时候,大部分人面对类似的错误,常常会熟视无睹。我相信,某火车站“宁饶百米远,不抢一步险”的标语,存在肯定不只一天了。这么多天了,它还存在,说明很多人看到了,但没人去较真;或者反映了,没有跟进。虽然,我的“强迫症”,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迂腐。但我还是要坚持,就像王晨会长常常告诉我一样:“搞语言文字的人,自己都不注意语言规范,怎么指望其他人去捍卫语言的纯洁性?!”或许太多人常常默认错别字(或误读音)的存在,北大前校长林建华先生才会在全国人民面前出“鸿hao志”的笑话;因为打字员不注重校对,路人缺乏强迫症,某地气象站才会把“阴道多云”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气象消息”,挂在显示屏上一整天。面对汉字误用,每个中国人都有说不的资格。而且,我希望这样的“职业病”和“强迫症”最好并发,并有强大的传染性。这样,我们的大街小巷,才会大幅度减少错别字;我们的语言文字,才会越来越规范。04回到语文教师职业本身来讨论,是否“职业病”发作得越频繁越好?说得简单一点,我们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时时刻刻警惕学生的错别字,随时随地纠正?大部分人一定会说,那是必须的!这是语文教师的应尽义务。的确,我们看到,大部分语文教师,改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圈出错别字。一篇作文,被圈出10来个错别字,是家常便饭。孩子习作中的错别字,真的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改的吗?这个问题,值得讨论。这个学期,我在某所学校听一位教师上四年级看图续写故事。课中,老师选择了若干孩子的作品分享。一上来,老师总是先圈出这篇文章的错别字,然后讨论一下有优劣。轮到最后,展现的是一篇写法独特,非常精彩的文章。我本以为老师会大大地表扬这个孩子,没想到,老师让孩子读了一遍,便开始圈出孩子习作中的四个错别字。下课铃响了,老师没有一句夸赞,便让孩子回座位了。我相信,这个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一定超过了这个冬天中国的寒潮范围。其实,老师完全可以“选择性失明”:对错别字视而不见,对作文不遗余力地夸赞。当然,最后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如果能找到其中几个错别字,这篇作文就能得满分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改过来吗?这样轻轻放过错别字,并让孩子自己找出,难道不比当众只揪出错别字更有助于孩子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吗?何况,孩子们写作,本来就是“练习”。是练习,就会有错误,教师就要容许其出错,并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很多时候,我们的习作批改,往往以“揪”错别字为第一任务,却忘记了把唤醒每个儿童内心沉睡的写作天赋作为头等大事。有些时候,语文老师的眼睛要“笨”一点,嘴巴要甜一点。少盯住错别字不放,多夸孩子们,把他们夸到天上去,努力让他们对写作葆有巨大的乐趣与热情。至于错别字,可以让孩子自己发现,也可以相互发现。真的,错别字,是儿童写作学步期的正常现象,我们切不可频繁地犯“职业病”,而要难得糊涂。语文老师的“职业病”与“强迫症”,当犯则犯,不该犯的时候,坚决不犯。如何把握度?内外有别,大小有别。如此,甚好。点击图片链接寒假跟着祖庆老师学作文~—END—编辑
夏荷审核
卓雅
●全国小学生寒假分年级书目丨“祖庆说”“百班千人”联合研制
●一年级孩子做A3纸正反面试卷,高考提前11年?!!
●《送你一朵小红花》破6亿,父母跟孩子,永远是羁绊最深的存在!
步骤成为谷里会员
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