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生的自然和应然 [复制链接]

1#

每次开车进小区,都得在匝道口停车降下车窗扫健康码测体温,因为这通麻烦,心里就有些不悦。然而,当某一天没有保安拦车测体温时,心里又有点怪罪他们不负责任。

这就是真实的人,让人惊讶的矛盾体。

当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受到阻碍时,绝大多数人就会体验到不悦的情绪。人具有追求愉悦的本能追求,然而又生活在诸多不可控因素的世界之中,想要避免“不悦”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在交际祝语中就有大量“顺心如意”之类的话,希望对方开心愉快。“希望”常常是无法“难以实现”的代名词。“不悦”之所以为常态,不仅仅是人生活于诸多不可控的因素之中,还因为人本身的“意志”是多样化的,此时受A意志控制,下一刻可能已经被B意志接管。当我急迫地想回到家中却被保安拦下来测体温时,心中就会感到不悦;而当我为了让自身和家人安全不受威胁,希望保安检测每一位进入小区人员的体温、检查他们的健康码时,倘若看见保安疏于职守,心中也会感到不悦。因为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所以“不顺”和“不悦”伴随每个人终身。

“不顺”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

“不悦”是一种主观性的情绪,它可能是理性思考后的反应,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应激反应。非理性的应激反应多是无意识的,它们源自个人经验和人类千万年堆积起来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反应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所谓“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就是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种非理性的反应。然而,在理性和非理性的争斗当中,主人公的命运结局只有少量的雀跃,多数的是挣扎。

“人是理性的动物”,不管这句话是不是亚里士多德说的,我觉得它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区别于地球上人类已知物种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会理性思维,它不同于某些动物所具备的简单的记忆、联想和想象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要交会学生运用“反省思维”,他认为这是众多思维当中较好的一种思维方式。可见,思维不止一种,不是所有的思维都是好的思维,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或者说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真正的人”,需要选择和拥有最好的思维。中国文化传统当中,有一个命题是“成人不易”,这与杜威的观点有某些交集。如果因为懒惰,甘心接受“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肆意差遣,那就与很多动物一般无二。

人也是情绪的动物,但应当努力挣脱原始情绪的掌控,而投入高尚情绪的怀抱。情绪或原始或高尚,区别在于是否经过理性筛子的过滤。敢于运用“反省思维”挑战原始欲望及其情绪,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英雄”。我们不能成为只会懒惰地被动继承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原始脑的动物,而要成为善于应用作为人类进化产物的新大脑皮层的高级的动物。

荷马史诗之一《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得胜驾船返家的路上,遇到了擅长以美妙歌声引诱迷惑船员制造船毁人亡事故的海妖塞壬。因为事先就知道要遇到塞壬,所以奥德修斯预先用蜡将同伴们的耳朵堵上。但是,因为蜡准备得不足,轮到他自己的耳朵时蜡已经用完。于是,他就请同伴将自己绑在桅杆上,并且告诉他们,当看见自己听到歌声激动得发狂时,一定不要解开捆在自己身上的绳索,反而要捆得更紧。当船行到中途,塞壬美妙的歌声响起,同伴们因为耳朵都被蜡堵住的原因,都十分专注地在驾船。只有奥德修斯因为美妙的歌声而发狂,他在用力地挣脱绳索的捆绑。因为同伴们事先得到了提醒,所以就把奥德修斯捆绑得更紧。最终,他们安全地度过这一劫。

这个故事蕴含丰富,恍若一座多种矿物汇集的伴生矿,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所需来选择开采,因而在历史上被若干次引用。我想,奥德修斯之所以被称作英雄,固然是因为他献出木马计攻克了特洛伊城,还有在归乡十年途中九死一生逢凶化吉的本领,但更加值得赞许的,是他洞悉人的原始欲望和情绪,知道人应当追求成为理性的动物,并且在行动中求助同伴利用绳索将自己捆绑起来,成为一个可以掌控原本不可掌控局势的人。超越了原始性,超越了自我,才是真正的英雄,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认识自己从而掌控自己不仅包含如何处理“我我关系”,同时还包含如何处理“我他关系”,当然,最终来说,如何处理“我他关系”的问题仍然是在讨论如何处理“我我关系”。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觉得这是伏尔泰之理性体现之一。既保持独立思考,绝不放弃对真理的追寻,又宽容异见,给别人留下说话的机会。宽容异见不但是尊重他人的权利,而且也是在给锤锻真理创造机会。伏尔泰没有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不同意你的观点”,显然是想说,在不放弃真理的情况下,将平等权利、尊重他人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尊重和宽容也是有方法的。

尊重其实也是宽容之一种,宽容异见和一部分异行。之所以只能宽容一部分异行,是因为行为不像话语一样不会产生直接的后果,而是有可能直接造成恶果。比如你说你要砸别人的车,说说而已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理智的人还不至于要痛打你,这就体现了别人对你的宽容。但是,倘若你真的砸了别人的车,别人还不跟你理论,那就不是宽容,而是纵容了。

倘若有人有勤于打扫办公室卫生的习惯,又因为好心,就会把所有同事的桌子也收拾一遍。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有善心的人。然而“善”是一种原始情绪,如果不经过理性的筛滤,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恶”。要知道“善心”与“善行”之间,很可能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虽然他帮同事收拾了桌子,但并不是所有同事都会感激他,相反,甚至有的人还会厌烦他。可能是因为物品摆放得不能让某些人满意,也可能是某些人有洁癖,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东西。总之,这种未经别人允许就强制“帮助”别人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狭隘,是一种缺乏边界意识的入侵行为,而不是宽容。

所以,原始情绪,哪怕是正面的诸如善心之类的所带来的愉悦也不一定是值得鼓励的。

听命于本能和习惯摆布,这样的人生不需要努力。不顺心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与其时时不悦,不如主动迎击和挑战这种不顺,在一次次的胜利和自我超越中长大成人,成就从容、淡泊的人生。

要成为自然的样子,还是要成为应然的样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年2月6日星期六

龙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