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孤星入命的人 [复制链接]

1#

01

第一次知道“心理洁癖”这个词是在刚刚。我在搜“爱屋及乌”有没有反义词。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尚书大传·大战》。“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我把这句话在生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后半句。我人生中第一位绝交的朋友是一位男生。后来我听到和他声音像的都没有好感,甚至会发展到他的外貌特征,喜欢的歌手,和曾经他聊天时的自己。

同一件事如果是好朋友所为我可能一笑而过,但如果是讨厌的人那我就会在心里翻无数个白眼并开启吐槽开关。

而且我不仅看人,还看时间段。

同一个人做的同一件事可能有时候平平无奇,但有时候就会引发情绪的洪口,继而像蝴蝶效应般,我开始讨厌他的言行举止,怎么看都不会有好心情。

我会开始观察,刻意避开和讨厌的人相同的一切,不惜改变自己。我一直告诉自己是在“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来我突然发现,那些改掉的“恶习”不一定是不好的,可能只是这个行为发生的那个人或者那一刻让我反感;那些从善如流的瞬间也未必经过了思考,是不是有滤镜加持让我冲昏了头。

02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的定义。

心理洁癖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所持有的一种强迫性人格,强迫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是要绝对清洁的,绝对干净的。比较明显的表现就在社交方面,有心理洁癖或者有此类倾向的人会异常在意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子,会非常严格的去审查与自己交往的人,一旦发现所交往的人所带有的任何东西是所谓“肮脏”的,马上就会将其直接剔除出自己的社交范围,即便认识也会形同陌路。

再来看看心理洁癖的特点和表现/p>

原则性强。一旦外界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触碰了他们内心的原则,就会下意识的对这种侵犯原则的人或事在内心深处完全隔绝。

敏感多思。这种敏感往往更多放在人性上。他们会可能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将一个人在心中打入谷底,是他们从这些小事上看见了某种他们非常排斥的人性。

对后天情感要求非常高。他们对身边的人划分得特别具体,泾渭分明,有明显的等级。等级越高,人越少。

轻微的心理洁癖只是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来改善。

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我开始怀疑对自己的认知,活泼开朗,外向大胆。取而代之的是内向怯场,讨好型人格,心理洁癖。

是童年爸妈偶尔的争吵,小学同学间的相处,还是一些老师凶恶而又势利的区别对待。

小学的校园生活我几乎都记不得了,连回忆都没能留下些美好的时刻。少有的甜也是爸妈给予的。没有痛苦,只是平淡中带着些酸楚。

我不明白为什么越长大越困惑,越来越多的问题向春天的小草一个个争先恐后破土而出,做一个坦荡自由落落大方的快乐人好难。

也不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