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疗感冒第一课 [复制链接]

1#
我本身是学经方的,主要就是伤寒论的体系。而伤寒呢,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己被外邪侵染导致。这个外邪的概念比较复杂,大概可以理解为天地不正之气,现代医学理解的话,也就是病*或者细菌性得感染。伤寒论的体系呢,主要是治疗病*感染类的疾病。其实现代医学对于病*感染的治疗是挺无力的,这次新冠就是个例子,基本没有啥真正的特效药。而伤寒论体系对于病*感染导致得感冒,可以说是十分厉害。伤寒论是个很大的体系,光是感冒,我也会讲很多课,今天就大概给大家建立个概念。首先说明,我要讲的伤寒论的内容,只是治感冒的部分,不会深入讲,因为深入讲讲不完的,然后用的主要版本是唐本,也就是孙思邈整理的版本。我先把孙思邈写的发上来: 论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至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术数未深,而天下名贤,止而不学,诚可悲夫。又有仆隶卑下,冒犯风寒,天行疫疠,先被其*。悯之酸心,聊述兹意,为之救法。方虽是旧,弘之惟新。好古君子,嘉其博济之利。物嗤诮焉。首先说伤寒热病,也就是说的伤寒发热的疾病。刚才说了伤寒的概念,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外感疾病。而热病呢,大家也都应该都体会,得了流感,很多人都会发烧。这个发烧呢,也就是在发热,所以孙思邈说的伤寒热病,其实就是类似于感冒然后发烧的这样的一个疾病。孙思邈说感冒发烧这类的疾病,自古以来就很多,而有学识的人都会很注意去防范。也就是平时别着凉,多穿衣服,洗头洗澡后休息保暖。大概这个意思。古代的时候,伤寒是很容易死人的,所以古代人甚至洗澡也很少,不只是中国,西方也是这样,平常大多数都不洗澡的。我记得伊丽莎白一世,她一个月洗一次澡,但是当时人们已经觉得这是洁癖了。其实很多的原因也是因为天气冷,洗澡容易得伤寒,而古代伤寒很容易死人,所以社会上对于经常洗澡就会比较排斥。也就是这个原因,古时候大家都会对伤寒很注意。这时候就要提起一个人,张仲景。张仲景是治疗伤寒方面的高手,所以说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就是说这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都搞不明白他到底是怎么写出的伤寒论这本书,但是这本书所阐述的内容对于治疗伤寒非常的有用。孙思邈是唐代人,张仲景是汉代人。伤寒论这本书也是汉代有的。到了唐代,很多人就没有学过伤寒论了,包括宫廷里面的御医。孙思邈是很厉害的医生。他是主持编写这个唐代的官方本草书。他本身是*府医疗部门的重要官员,但是他说在唐代的宫廷中,大家也都不会用伤寒论也本书了。御医们对于治疗伤寒类的疾病也治得很不好。孙思邈发现人们基本都不会用伤寒论,而伤寒论这本书又很难学习和理解。他就找到了伤寒论,并且将其进行重新的编篡整理,以帮助人们学习。他把重新编写的伤寒论的收录在了他的著作千金翼方当中。孙思邈编撰的思路叫做比类相附,方证同条。什么是比类相附,方证同条呢,就是他认为描述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比较相似的,治疗的是同一类疾病的,或者是某个方的不同用法,他就给放在一起;并且把这个方适应症的症状的描述和方子排列在一起。包括现在通行的宋本伤寒论,也是如此的。孙思邈后面又说,治疗感冒其实是有三个主要的思路的。也就是麻*,桂枝,青龙这三个主要的思路。这三个思路也是我们之后讲解怎么治感冒时的一个条理。我们也会沿着这三个思路去讲解。孙思邈认为伤寒是以这三个方向被主轴的。在我的认知中,认为也可以从更大的方向去分类伤寒。孙思邈的分类法概括性更强一些。在我们实际学习中,会用到更详细的分类法。伤寒论中的桂枝,麻*,青龙这三个主轴方向,他描述的并不是三种疾病,而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不同症型,用药也会不相同。所以按这三个方向进行了分类。说到伤寒论体系呢,就得说说六经辩证体系。在我的观点中呢,并没有六经的体系,而是六病的体系。所谓六病体系呢,我认为它描述的其实是六种病位,也就是六种主要的产生疾病的生理系统,并不是经络体系。伤寒论可以认为是一本针对外感疾病的论述,其中外感的病邪攻击人的不同部位,或者说是人受到外感病邪的攻击,不同的部位产生了症状。产生了六病的分类。六病中的每一种呢,又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产生了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方药。这是我认为的伤寒论的架构。而我们平常的感冒呢,主要在伤寒论体系的太阳病上,桂枝,麻*,青龙,这个分类也是建立在太阳病的基础上的,所以太阳病我们会比较重点讲解。我把六病体系再深入说一下。现在一般说是六经体系,我是按照更古老的说法,是六病体系。所以六病呢,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太阳病呢,以人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为主。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厥阴病,都是消化系统为主的。其中阳明病以大肠这个区域为主。少阳病以肝胆和胃为主。太阴病以小肠的部位为主。厥阴病现在是学界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整个消化系统可能厥阴病都有关联。少阴病主要是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自己内分泌系统。现在大多数讲伤寒论的都讲不清楚六经的问题,我也只是一个理解,但是我觉得我的理解方法是比较清晰的。我们感冒呢,主要还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我也是从太阳病开始讲起。今天就先讲这么多,给大家建立一个框架。济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