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一部分死亡上 [复制链接]

1#

本文是我对《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主要内容的回顾整理与个人的理解,兼与朋友们安利此书。在本文中,直接引述的重要原文将使用加粗字体,我自己的理解和评论将用蓝色字体,重要的概念、描述将用红色字体或下划线强调,其余为普通字体。

于我而言,《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一份自我认识的心灵地图,一部平实易读的哲学著作,也是一本所谓存在主义取向的实用生活手册。作者欧文·亚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病学教授,他将存在主义的基本论断——人类不可避免的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作为心理治疗的出发点,通过丰富的临床治疗案例、实证研究和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分析人们面对存在主义基本处境时产生的各种心理应对模式、不良适应与治疗方法;辅以对其它心理治疗流派、学术文献的比较和批判,构筑了一套特别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

但要注意的是,本文仅为我个人对本书的理解和阐释,可能歪曲原意;寻章摘句也可能导致本文忽略重点、缺少论证和逻辑,所以更建议大家阅读原著。其次,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绝对的真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只是一个范式,而不是唯一的范式——它不能解释所有行为。人类太过复杂,任何一种范式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当一个人面临自身的存在处境时,就会发现,范式只不过是为了对抗不确定性的痛苦,而自己创造的薄薄屏障罢了。

第一章:导论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存在主义治疗强调个体面对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存在的“既定事实”,指某些终极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当我们面对一些紧急体验,如面对自己的死亡、某些重大不可逆转的决定或者某些深具意义的图式在眼前坍塌时,便能体会到这些基本处境。

下述四个基本处境内含的冲突构成存在主义动力性冲突的内容:

1.死亡:人们对死亡必然性的认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产生张力。

2.自由:自由与忧惧相联系。人并不是进入一个具有内在设计、高度结构化的宇宙。个体对他的世界、生活设计、选择以及行为负有全部责任——也就是说,个体是自己世界的创造者。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和结构的渴望之间产生冲突。

3.存在性孤独:每个人注定独自一身进入这种存在,同时也注定要独自离开。我们对自身绝对孤独的意识和对接触、保护,以及成为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的渴望之间产生张力。

4.无意义:如果注定得死,我们为什么要活着,生命有什么意义?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被投入本身毫无意义的宇宙,冲突从中滋生。

二、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的特征:

A、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基本的分析结构是:

对基本处境的觉察→焦虑→防御机制

对此结构,有如下假设:

1.人面对存在的基本处境时会因冲突产生恐惧和焦虑

2.某些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精神操作为了处理焦虑而发展起来,形成防御机制

3.这些防御机制提供了安全,但它们总是限制了成长和体验,构成了心理病理

B、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法与传统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心理疗法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重视思考我们以何种方式成为现今的样子(对过去的分析),而是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样子(对现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