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患排泄物含病毒,美专家警告公共厕所可能 [复制链接]

1#

在抗击新冠肺炎时,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道传播,比如病人咳嗽和打喷嚏时所飞溅的唾液、飞沫等,而我们的防护措施也集中在使用口罩;但我们可能忽略了新冠病*的一种潜在传播途径——由病患腹泻所导致的病*传播。

1月31日,彭博通讯社报道了美国科学家研究新冠病*的最新发现。他们从美国第一例新冠患者的腹泻粪便中分离到了病*,这名患者在经历了两天的腹泻后,在病*测试中呈现阳性。研究SARS的美国科学家和医生说,他们对这一发现并不感到惊奇。

(彭博通讯社报道)

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助理教授FangLi称,和SARS同为冠状病*的新冠,也会首先攻击人体的肺部和肠道。

在十七年前的SARS病例中,有10-20%的病人有腹泻症状。腹泻传播也有可能是当年SARS在香港淘大花园住宅区集中爆发的原因。

根据香港卫生署的调查,当年淘大花园发生的病患中,只有4%的患者曾接触其他SARS病人,而有8%曾在年3月17-23日之间前往内地,却有66%的人有腹泻症状,这一比例远远高于SARS病例患腹泻的平均水平。调查后发现,淘大花园内部的传播是由于病患的排泄物积聚在污水渠,污水渠排气管有裂缝;每当冲厕时,这条有裂缝的污水渠排气管可能向天井排放带病*的液滴,从而通过通风管道进入每户的卫生间。

美国第一例病患所在地区,华盛顿州卫生部门流行病学专家ScottLindquist称,“这使我们意识到,新冠病*不仅集聚在病人的唾液、飞沫中,它还在病人的排泄物中。”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展示的新型冠状病*复制过程)

曾是SARS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香港大学病理学临床教授JohnNichollas说,蹲式公共厕所在中国非常普遍,这些蹲式公厕不像马桶那样有盖子,而且人们使用公厕后并没有及时用肥皂洗手,这些都可能是新冠病*的传播途径。

Nichollas教授并没有详细地分析蹲式公厕为什么会成为潜在传染途径,我个人的分析是:抽水马桶冲水时会产生有强力的旋涡状转动,并且马桶有盖子,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排泄物的飞溅——所以有“抽水马桶是人类最伟大发明”的说法,因为它的发明大大提升了十九世纪欧洲的公共卫生环境,减少了霍乱等疾病的发生;而蹲式厕所冲水时较之抽水马桶更容易导致排泄物的飞溅,这些液滴可能附着在厕所地面上、冲水设施的金属物件上、公厕使用者的鞋面上,而厕所本身潮湿的环境是病*滋生的天然有利条件。再加之,部分人群使用公厕后并没有及时用肥皂、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有一些公厕并没有给人们提供清洗设施,导致病*被使用者带离公厕,进入更大范围的传播。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RalphBaric,已经在冠状病*研究这一领域深耕数十年,他在彭博社的电话访谈中也提到,“大部分已知的冠状病*都被称为‘肺肠道病*’,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人体的呼吸道和肠胃系统自我复制。武汉的医生每天接收大量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可能会忽略病人出现的肠道感染”。

Baric教授还提到,病患的腹泻状况极有可能在被感染的最初阶段出现,而后病患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我们都以为新冠病*的传播途径在于经过病人的唾液、飞沫传播,而却忽略了病*也有可能通过病人的排泄物传播。

因此,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供参考:

1.使用口罩或许可以降低飞沫传染几率,但并不是%的防范措施,不能认为戴上口罩就一劳永逸。相比于使用口罩,使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更值得推荐。

2.注意公共厕所的卫生与保洁,使用者入厕完及时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3.洗手之前,勿用手触碰口鼻,勿用不洁的手准备食物。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手,干净净”,这些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养成的卫生习惯,在抗击新冠病*时也许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像我这样常常被家人歧视为洁癖患者,即便在拥有良好卫生条件的英美,在入厕时也几乎避免接触门把手、抽水马桶冲水按钮,开关门和冲水都使用卫生纸,入厕完及时洗手并用烘手机或擦手纸擦干,再使用卫生纸开门。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被家人斥之为“装”,“太爱干净”,“洁癖”???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网络图片,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转发是最好的分享

如果喜欢,请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