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白灵苏孜阿甫片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19/4340651.html?_t=t《佛说阿弥陀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上容下通法师依据圆瑛法师著述的《弥陀要解讲义》,自年冬季伊始,历时两年46讲92课时,权巧方便地开示以实相为体,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不退为用的净土法门。我们将于每周三、周五以节选摘录的形式连载,欢迎广大佛子阅读分享。
----
课间的时候,有位居士上来,讲自己家里有位亲人,也皈依了三宝,也在学佛。但是这个人就喜欢在家里学佛,其他事情都不太想干,工作也不做了,天天就在家里念佛,读经,有时候也到寺院去做做义工,跟外界相对接触是比较少。他问这么一种修行的方式,会不会到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从道理上讲,这种修行的方式也未必不可,但是能够选择这么一种修行方式的人,相对比较少。你真正能够把一切万缘都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去学佛,念佛修行,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得到,没几个人受得了。
药是好药,但是下得太猛,你的身体又虚弱,不受补,补得太厉害了,会出现问题。除非你足够的健康,根器相当的好,你才能一直以这么一种方式修学下去。
你的心足够的宽广,不与外在接触,你的思想也不会跑偏,也不会孤僻,还能够随时正常地和别人去交流。你能做得到吗?我要是多少天不说话,可能嘴皮子都不利落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你要几年不出去工作,你都不愿工作了。工作之中,你没办法去融入环境,随时调动起来你的潜能,立即又能投入新的工作。这就是进入了学佛的另外一种有点偏执的境界之中,你会排斥外在的,世间的因缘在你眼中就是染污的,乱得不得了,脏得不得了,有了一种洁癖。
虽然我们承认世间是染污的,但是我们还能平和地,宽容地去对待别人。有种宽容的胸怀去包容别人。你不要仇恨人家,不要瞧不起人家。“这些业障*,就是不觉悟,让他学佛还不学佛,天天就造业。瞧,我们天天多努力,我们念佛容易吗?还得天天给你们回向。”这什么心,这叫什么回向啊?都回向给自己的贪嗔痴心了。
真正学佛的人,所有的世间的事情,都能够包容。你自己做自己的就行了,别人有因缘能够接受,随缘地去劝化就可以。不要分高低,不要分什么是非,不要分好坏,老老实实修自己的。以惭愧的心,积极的心,去修改自己就行了。
你看佛他会自我骄傲吗?自得自满吗?从来都不会。菩萨永远也不会。没事就自己显摆下,现个什么神通的那是孙悟空。观音菩萨他没事现个神通让大家都知道?你看我观世音,千手千眼,神通广大呀,你们都来顶礼吧,都来膜拜吧,都来崇拜我吧。他要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是观世音菩萨了,他不变成魔才怪呢。魔才是这样子的,喜欢控制人,喜欢所有的人都成为他所控制的对象,自我膨胀。那不行的,那不是学佛。
我们学佛要有一种平衡,平和的一种状态。为什么叫大家念佛啊,踏踏实实,别自以为是。靠自力修行可以,成功率极低,没有几个人具备这种自我修行,在今生就能得度的这么一种资格,这么一种根机。所以说我们学佛,就得找出一种适合于我们自己根机的,最稳当,最切合实际的修行法门,这就是念佛法门。
学佛也不是这么容易,在世间混也不容易,在世间混容易染污,只是学佛也容易偏颇,所以大家也得去检验检验自己,佛法不离世间法。
因为我们现在世间法太多了,所以劝大家要从世间法之中抽离一下,不要太多地去做世间法,多将就点佛法。当你所有的世间法都放下,一点都不接触的时候,师父又会教你不要什么都不接触,年轻人该干的事情还得干。
才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太合适,也得适当地去理解理解,知道世间的烦恼,世间的痛苦。要培养自己一种宽厚柔和的心,这样你才能接纳更多的众生,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同时也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好好地不要受世间的影响,精进努力修学佛法。
所以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最终还得回归娑婆来度化众生呢?你光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修不成佛的,还得到十方世界去参学。每天早上,到十方佛国,去供养无量的佛。你成了菩萨,还得回入娑婆去度化众生,你才能更好地去成长自己。
你永远都在净土呆着,我天天就在那里享乐,我天天就在那里修行,不行,营养不全。当然你回到娑婆也不会受苦,而是我们发自己菩提的一种愿力,去度化众生。你所做的事情都是很有意义的,很快乐的,很充实的。
一切的关键看你的心态,看你的境界。为什么佛教里叫菜根香?菜根很普通的食品,但是你嚼出来为什么就特别地香呢?最普通的东西都能吃出最美的味道来,这就是功夫,这就是境界。最好的东西吃出味道来,每个人都能吃出来,还用得着你吃?这个事情是谁都能干。
修学就是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增加自己从来没有具备的能力。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要用更广阔的心,要用更多的智慧,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一个目标。
最终得到也是无所得,不要执着,没什么了不起的。每个人都具备的自性佛,只是你修的时间比别人长一点而已。
容通法师说
用真心待人,
用善心助人,
用悲心修福,
用舍心增慧,
用无心得解脱。
更多文章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身
修行中,善知识的作用
回忆
新春寄语
离垢
随缘,随的是什么缘?
阔别家乡无量劫
罗汉境界和菩萨境界的差别
在你眼中我看到那份迷惑
不思善,不思恶
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
(配图源自网络)
长按解锁
如是讲堂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号
东华金座东塔四单元室
上容下通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