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洗澡5个小时皮肤开裂出血哈尔滨新闻 [复制链接]

1#

16岁女孩盼盼(化名)近半年来每天都要洗澡5个小时,总在纠结如何把“脏泡沫”洗掉。“干净的泡沫和脏了的泡沫,看起来是一样的,怎么办?”盼盼只好再洗一遍。医院二病区主任孙贤俊介绍,盼盼得了强迫症,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强迫症患者约为1.63%。

每天沐浴5个小时总想把“脏泡沫”洗掉

“小女孩爱干净没有问题,可是也太干净了,每天都要洗四五个小时。只要她在洗澡,家人谁也不能进洗手间。再说也耽误学习,就算不学,多睡一会儿也好。”盼盼的妈妈非常忧虑。

在过去6个月里,盼盼每天都洗澡5个小时,长时间频繁沐浴让女孩的皮肤开裂出血,但她却无法停止这种行为。她说,自己非常怕脏,这种“害怕脏、害怕不干净的”想法每天多次出现在脑海中。这种想法让她心烦,甚至会因此发脾气。只有淋浴清洗才能缓解这种心烦和紧张的情绪,可洗完澡后又会再次陷入下一个循环。

“爱干净、讲卫生,这是好习惯,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洗那么久?”面对医生的提问,盼盼说出了原因:如果真的想要洗干净,就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来洗,要从头到身体,然后再到脚,这样才能保证脏的泡沫被洗下去,留在身上的都是干净的泡沫,然后再冲掉就可以了。但是在洗澡的时候,盼盼似乎没办法完全按照“套路”来,有的时候正洗的挺顺手,没有洗过的部分碰到了洗过的部位了,脏泡沫就和干净的泡沫混在一起了,于是盼盼又要重新洗。

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或行为明知道不合理却无法停止

医生介绍,强迫症患者逐年增多,国外的研究发现,强迫症终身患病率可以达到2%—3%。在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强迫症患病率1.63%,大概算下来全国有上千万的强迫症患者。

“手机App上的小红点不点,心里头就不舒服”“我发个朋友圈,必须要凑齐9张图”“网购了东西,反复点物流看离自己还有几公里”……“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在专门治疗强迫医院二病房,经常会听到这种询问。

“能确定这些行为不对,非要这样做吗?在这个过程中有纠结的痛苦吗?”面对医生的询问,盼盼说:“我也知道这样的行为肯定不正常,因为别人洗澡都没有那么久,可是我还是无法停止,如果不洗到自己满意,就会感到心烦,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出门后走出一段再回头检查一遍锁,这种事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但这最多算得上略有强迫症状。”医生说,不久前一位患者来就诊,她也有同样的情况,不过要严重得多。她上班要开车10公里左右,经常是到工作单位后开始担心是不是锁好了家门,于是就开着车回到家,看到门锁好了,感觉放心了开着车再回单位,可是刚一坐在座位上又惦记着家门是不是锁好……在发病期间,她一天要往返五六次。

医生说:“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的不确定性,会反复或重复出现一些想法或行为,明知不合理,却难以控制或摆脱,需要反复确认来摆脱痛苦,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这位患者也和盼盼一样,来就诊的时候非常苦恼,用她的话来说:‘我的车每天的里程表比出租车少不了多少,一天净开车玩了。’可明知道痛苦,也无法停止,这就是强迫症。”

处女座和A型血躺枪?跟星座、血型一毛钱关系没有

“医生,我上网查过,处女座的人多为强迫症,所以我是不是很危险?”面对这样的问题,医生有些哭笑不得,他说:“这需要认真辟个谣。”

一位网上问诊的患者对医生说:“网上关于吐槽处女座的说法特别多,洁癖、完美主义、矫情、刻板……我也是处女座,需要治疗吗?”

医生介绍,目前强迫症患者确实呈逐年增多态势,但跟星座、血型“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所谓的处女座不过是八月下旬和九月上旬出生的人,这与医学上的强迫症无关。如果按照所谓某星座多是强迫症的说法,处女座的人估计占总人数的1/12左右,那强迫症的患病率至少应该占8%以上,而事实上只有1.63%,即使这1.63%也是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并没有数据显示哪个月份的强迫症患者更多。同样,有人说A型血性格多疑、焦虑,容易灰心丧气,更容易得强迫症,也是毫无依据的。”

链接

为什么青少年患强迫症的多?

“我家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了强迫症?”盼盼的母亲说,女儿一直很乖、很优秀,在校很受欢迎,有许多朋友。平时做事认真,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不仅学习好,生活上也干净利索,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医生介绍,患强迫症的因素有多种,归集起来有4个主要原因: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有强迫症,那患病的概率会高一些;其次是心理因素,如果做事过度要求完美、过度谨慎、刻板等,容易出现强迫症;第三是个体生物学基础,如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递质受体的表达异常以及脑神经环路的传导异常等;最后是环境因素,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期望过高等。前三点都难以控制,只有最后一点可以人为控制。

为什么青少年患强迫症的多?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娃娃更容易得?

医生说,除了跟自身心理因素有关外,确实也跟周围的人有关系。父母、老师、亲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求较高,而孩子为了追求完美,就会不停“钻牛角尖”,一旦有一次没有达到“完美”,内心就会受挫而继续对自己提高要求,慢慢的强迫症状就有可能变成强迫症。

“因此,允许孩子犯错,接受他或她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点尤为重要。”医生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