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男孩出门倒垃圾至今未归,到江西接连两名男孩的失联,近段时间多起蹊跷的失联事件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
11月12日晚8:30分左右,14岁武汉男孩刘奥成出门扔垃圾后就一去不回。监控显示,晚上9点左右他出现在江边篮球场小道后就不见了踪影,至今未归。
而江西铅山致远高中的高一男生胡鑫宇,则消失得更为离奇。15岁的壮小伙,在校内,从宿舍前往教室不过百米的路上凭空“消失”了。
一个多月过去了,无论是警方介入侦察,还是抽干校内外的池塘、化粪池,都毫无踪迹,甚至动用了搜寻犬也依旧一无所获。
这么大的孩子,怎么就人间蒸发得无影无踪了呢?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
全国网友都揪着心,期盼孩子能早日平安归来。
相比之下,另一位江西男孩——16岁的李正宇,则相对要幸运得多。在失联9天后,他被成功寻回,然而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让不少妈妈扎心不已!
失控的母子
原来李正宇的失联,并非毫无预兆。
11月11日,当大众都在疯抢双11时,16岁的李正宇正经历“失意时刻”,因为表现不好,被学校开除。妈妈无奈领着李正宇回家。
路上走着,妈妈又愤怒有委屈:离异多年,自己只能跟儿子相依为命。为了养活儿子,自己一个人打几份工,白天黑夜地忙活,儿子却如此不争气,不上进,不好好读书,还被学校退学了?
一想到这些,妈妈就控制不住情绪,责怪儿子不懂事,两人在大马路上争执了起来。
等红灯的时候,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李正宇一气之下冲过了马路,故意甩掉妈妈,消失在妈妈的视线里。
回到家的妈妈,一直等到深夜也没等到儿子,妈妈担心出事,就连夜打电话给老师和同学,结果大家都说没见过李正宇。这下妈妈真慌了,连忙报警,各种不好的念头,一直从妈妈脑子里往外冒。
一边是全家人哭得撕心裂肺、心急如焚,而另一边的李正宇,却宁可偷偷躲在学校的杂物间里挨饿受冻,也不愿回家。
直到9天后,老师发现了他,才立即通知了警方和他妈妈。原来9天里,孩子没吃过一顿饭,全靠半夜摸黑找出同学们落在课桌里的小零食充饥。
更令人意外的是:
母子团圆,一边是妈妈的喜极而泣,一边却是孩子的冷言冷语。
李正宇看到母亲全程冷漠,对妈妈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我不想和你说。
事到如今,妈妈才恍然大悟:他不愿和我讲话,我们正寻求心理疏导。真的,我也需要,快承受不住了。
是什么让亲密的母子关系,变得针锋相对、一点就着?一个冷漠,一个爆炸?
是什么让母亲的付出与牺牲,变成了孩子冰冷的镣铐?一个要追,一个拼命逃?
不被理解,是母亲的宿命吗?
逼死自己的母亲
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身为教师的母亲,从小到大很用心地培养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似乎如愿以偿地高大、阳光,成为学霸,以优异成绩考入知名学府北大,一度成为令谁都羡慕夸赞地“别人家的孩子”。
可母亲的结局令人唏嘘!
学业上严厉要求,不允许犯错,责备、争吵是家常便饭;道德上极端洁癖,甚至儿子正常的生理现象也会被母亲视为肮脏……吴谢宇无法喘息,他像一根被拉紧的绳索,随时可能崩断。
他的高智商令他及时发现了这点,他设法逃离。可突遭家庭变故,父亲的死去,让母亲的状况更加急转直下。
从相依为命到彼此折磨,没有停息。他想出国留学,逃离这个绝望之地,可母亲一口回绝了他。他唯一的希望破灭了……
甚至他发现,不仅肉身无法自由,就连精神也早被禁锢。
母亲的精神洁癖已经从小内化进他的心灵,他不想按照母亲的旨意生活,但内心总让他愧疚、反省,他无法自洽,无法让自己自由地生活。
他终于绝望地发现,母亲给他的心灵上了锁,不在精神上杀死她,自己将永远是个“囚徒”。于是,悲剧发生了!
为什么破裂的亲子关系,总是发生在母与子身上?而父亲,常常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
为什么悲剧的主角,大多是母亲与孩子?父亲去哪儿了?他们在冲突中,是永远的缺席者,还是矛盾的催化剂?
“母亲”是被全社会绑架的角色
常听道有人问女性:“生娃后,要如何平衡事业和生活?”但我们很少听到有人会这样问一个男人。
社会赋予女性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贤妻良母”,仿佛她们追求自己的事业、自我的价值是件“不务正业”,甚至“违背自然”的事情。凭什么?
生孩子,难道是单靠一个女人就能生出来的?既然做不到“单性繁殖”,那为何养孩子就成了女性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词语“为母则刚”、“妈妈是超人”,恕我直言,这根本不是赞美,是捧杀!
它让女性沉溺在近乎崩溃地“自我感动”中,却轻而易举地摘清了男性在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这件事上不可逃避的责任感。
正像“赞美贫穷,歌颂苦难,是一种反智和W耻”一样,“赞美妈妈的辛苦,歌颂母亲的牺牲”同样是一肚子坏水的阴谋。
回忆一下,每位职场、家庭双在线的母亲,是不是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
在单位忙碌一天,回到家,一进门看见娃不是在认真写作业,而是在玩游戏,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不上去哔哔两句,心情无法平复。
吼了娃,不敢多耽误,就转身系上围裙进了厨房,忙完一家三口的晚餐,就马不停蹄收拾碗筷。
等自己满头大汗地忙完这一切,回头来看娃的作业,却发现1个钟头娃就写了2行字,一问娃说不会做。
不会做咋办?老母亲亲自上阵,给娃讲解了几遍,娃依旧不会。耐心都是有限度的,不出5遍,肯定崩溃,于是搂不住火,再次吼娃。
平静的夜晚,风暴骤起。
这时候猪队友看不下去了,从沙发上一骨碌跳起,对着你一阵炮轰:“讲题就讲题,你吼什么吼?看把我吓的!这屋里一天天鸡飞狗跳的……”
于是,火力成功转移。娃默默在一边流泪,你和老公大战三百回合……等大家都倦了、累了,争吵也就停了。
半夜你躲进被窝,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掉——
你很气愤,但一想到专家讲“吼娃越吼越笨”,你就内疚,觉得娃很可怜,又想道歉,怪自己控制不好情绪,坏了全家的好心情。
你很委屈,忙工作、忙孩子,家里家外一滩事,每天忙得团团转,结果孩子嫌、老公骂,瞬间觉得很失败,怎么只有自己一无是处?
一股子悲愤涌上心头,每天就在崩溃与修复、内疚与抱歉的情绪拉扯中不断反复……
再强大的一颗心,也扛不住如此的折磨啊!
结局只能是悲剧!
其实,大可不必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田芊说:“女性自己真的经常会物化自己,就把自己当成工具人,千万不要去过这样的人生,否则你的人生真的就太惨了。”
她给现代女性提出了两点建议,深陷困扰的你,不妨听听——
1、别太贪心,既要又要
当被问道“女性生孩子后,家庭和工作如何才能兼顾”时,田芊坦率地表示:永远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你把时间花到了这里,那里投入的就势必减少,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同时,田教授指出,女性可以分阶段地去规划、与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比如:当孩子尚年幼,0-1岁的喂养期,是完全离不开母亲的,1-3岁的幼儿期,孩子要打疫苗、也可能常常会有头疼脑热的情况,是会消耗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这个时候,你说我非要搞事业,我要把自己的业绩做到怎么怎么样……这就等同于是“为难自己”。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都懂,但回到现实中,大家却都妄想好妈妈、好妻子、女强人,每个身份我都要。
不要只看到人前的光鲜亮丽,你永远不知道背后她失去的是什么。
你能够做的,只有取舍。没有必要时时刻刻要求自己的每个角色都是一百分,真的,那样你会很累,迟早崩溃。
2、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女人啊,出于母性,常常会产生一些杞人忧天的想法:
没有我,这个家还能转吗?没有我,这娃不都玩废了吗?
其实,妈妈们大可不比如此焦虑。这都是你以为的,事实上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你时常偷偷懒,说不定还能激发孩子和老公的主观能动性呢!
田教授就指出,曾经一项调查显示:无论是从学业还是性格等多种方面来讲,那些有妈妈全职照顾的孩子,和妈妈不全职养出来的孩子,在各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其实不难理解,有个词叫“用进废退”。
我们常常发现,生活中如果一个妈妈太强势,孩子就会形成懦弱、依赖的性格。妈宝男就是这样来的。
同理,爸爸们也是如此。如果妈妈们习惯了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包揽下来,爸爸又怎么会有存在感呢?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做起了甩手掌柜,让你尽情的充当全家的“工具人”啊!
所以聪明的妈妈懂得适时地“退出”。
“退出”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对自己负责,变压力为鼓励;“退出”干不完的家务,适当地撒娇、示弱,多夸老公,锻炼他的隐藏能力。
多用孩子,孩子更聪明;多用老公,老公更给力。
虽然近期的少年失联事件,未必背后都有一个崩溃的母亲,但我们无法否认:母亲的情绪,切切实实影响到一整个家庭的和气与稳定。
其实啊,妈妈的好心情,才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气。为了家,为了孩子,善待自己,多给自己一写喘息的机会,愉悦自己,才能幸福全家。
最后希望失联的孩子,都能早日平安地回家。愿天下的妈妈,都能活出幸福的自己。
妈妈爱自己,责任重大!你说是吗?#失联9天的江西男孩李正宇找到了#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