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txbyjgh.com/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温暖的港湾,在家时是一个人最放松的时候,不用刻意地伪装自己。
人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也不过是一个完美的家庭,但是换句话说哪里会有完美的家庭呢?家家又都一本难念的经,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磕磕绊绊虽然增加了些许烦恼,但是也让生活有了别样的味道。
这不,王凯就说他回到家就像是蹲监狱一样,时刻被人监视着,非常压抑。而自己的父亲就是给他造成这种困扰的“元凶”,王凯评价自己的父亲说:他这个人真的非常的奇葩,一般人都理解不了他,跟他在一起生活感觉非常的压抑,让人非常不自在。
他说自己的父亲生活中太小心眼,现在父母年迈,姊妹四人说好轮流照顾父母,但是他们每次到父母家中都是提心吊胆的。
父亲虽然现在年龄已经81岁了,但是对于几个子女在家里照顾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指手画脚。
父亲给他们姊妹几人在家里定的有各种规矩,比如做饭的标准,做饭的时候,燃气总阀门不能全打开,最多只能开到45度角,王凯认为阀门全打开燃气力度大,做饭时间短实际上是省气的,但是固执己见的父亲却不同意。
不但定得有这样的标准,老父亲每次还亲自监督他们使用的过程。
王凯说每次他在家里做饭,父亲就搬个凳子在旁边看着,就像工作的时候老板在身边看着你一样,让人压抑的不敢呼吸,时刻在背后盯着自己的眼睛让王凯非常不自在,有时候想想甚至浑身打颤。
当记者向王老先生求证的时候,王老先生也承认了平时自己的作为,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反而说是子女们太过于浪费。
这时候王老先生的女儿秀丽也说,每次来父母家里都很压抑,感觉自己都快要得心脏病了,自己有时在厨房正做着饭,父亲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旁边,吓得她魂飞魄散。
所以每次轮到她过来照顾父母的时候她都会在心里想该如何度过这难熬的一天。
但是如果父亲只有在燃气这个问题他们姊妹几人有要求的话,他们其实还都能忍受,但是父亲"奇葩"的要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秀丽说自己有一个2岁的儿子,因在家中无人看管,每次轮到她照顾父母她都会带着儿子来到父母家中,但是儿子才2岁,就因为儿子在父母家上厕所的问题,她与父亲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孩子太小,有时候难免不分时间地点的想要拉臭臭,但是父亲王老先生的做法让她非常无语,王老先生死活就是不让2岁的外孙在家大便,还扬言如果还在用他的马桶大便的话,他就把马桶给砸了。
哎哟,看到这里各位看客们是不是以为这老爷子是不是有什么洁癖症啊,爱干净,但是再爱干净的人也不能阻止家里人上厕所吧,这“别样的隔辈亲”让人无法理解。
但是王老先生却说他没有洁癖,他认为家中的马桶不是让人解大便用的,马桶只能用来小便,有大需求的话就出去解决,更是大言不惭的说:我不是针对小外孙,我每次都是去对面的公园里解决。
秀丽说家里的大人为了照顾父亲的情绪,都按照他的要求没有人敢在家里上厕所的。
但是孩子太小,自己没有控制能力又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父亲要求小孩子也要跟大人一样做到,让她难以接受。
但是王老先生就是死活不同意2岁外孙在家上厕所,态度强硬地说:我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小孩子用了马桶堵塞了怎么办,本身马桶已经坏了,孩子用了以后马桶会更堵。
但是秀丽说根本不是马桶堵塞的问题,她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父亲不让家人用马桶的原因,她说父亲就是抠门,在家里上厕所就得需要大量的水冲厕所,父亲是怕浪费水,但是节俭可以理解,但是父亲的节俭已经影响到一家人正常的生活了。
王凯也同意妹妹的说法,他说在父亲眼中,水比自己的老伴和孩子都重要,节俭可以理解,但是太节俭就让人无法接受了,给他们洗个衣服父亲都在旁边看着。
王凯的大姐秀娟也说,家里的洗衣机因为常年不用已经放坏了,她还说在父母家自己处处小心,到最后父亲还是会生气,并不是姊妹几个做得不好而是父亲专门找茬。
自己洗个衣服都是在盆里洗,盆里的水需要接得刚刚好,洗的时候水不能溅出来,洗好涤两三遍没有泡沫了手拧干,平时都不敢多用一点水。
对于孩子们的控诉,王老先生先是情绪激动地予以否认,指责几个子女说瞎话,但后来又承认说自己确实怕他们浪费水,自己以前过苦日子熬过来的,在用水方面确实小心谨慎生怕浪费。
为了防止小外孙再次在家里上厕所,他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他找了一个小桶,上面套上垃圾袋,让大人抱着孩子解决后直接当垃圾扔掉,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谁知女儿秀丽却不按照他的想法执行,秀丽说从小就培养孩子在家里蹲马桶,父亲的办法一点都不靠谱,为了照顾父亲情绪,她和孩子试了很久都不行。
现在她不愿意将就,孩子也不习惯,有时候孩子被憋得直哭都不愿意用姥爷的“独门绝技”。
按理说一家人已经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了,对彼此的缺点都应该理解和包容,但是为什么会因为生活中的这一些小事针锋相对呢?
81岁的父亲油盐不进,用自己的观念和原则来要求子女按照他的方式生活,尽管作为子女的几人已经忍受了这么多年,那为什么现在又爆发了呢?
这时,王凯的母亲颤抖着声音说道:他们两人在一起50多年了,老伴王老先生一直在外打工,对几个孩子他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给子女们给予更多的照顾和陪伴,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伴和孩子们的隔阂越来越大。
子女们也说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常年在外地工作,对待孩子基本是不管不问,他们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什么是父爱。
一旁的王老先生听着妻子和子女的指责,眼含热泪,他说年轻的时候家中孩子太多,为了养家糊口他确实很少回家,而自己又属于不善言辞的人,虽然没有语言上的关心,但是自己每个月都会往家里寄钱给孩子和妻子花。
说到底他常年在外,为的还是这个家,在内心深处他怎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们呢,王凯姊妹四人听到父亲这样说也沉默了。
也许挣钱的不易让王老先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让他养成了极为节俭的习惯。
而子女从小对这个所谓的父亲又没有过多的接触,对待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从而因为家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闹的不可开交。
最后,王老先生说尽量改变自己过于节俭的习惯,不会再拿自己的习惯和原则强迫为难孩子,说着还去卧室拉着老伴的手说:“以后改变,绝对不再没事找事,说到做到。”
看到父亲态度转变,王凯姊妹四人也来到父亲身边表示以后尽量顺从父亲的意思,只要父亲能够要求不要那么极致,做儿女的也一定想方设法满足父母,让他们晚年幸福。
写在最后:在孩子小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全部需要依靠父母,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习惯。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是极为要强,势必会引起各种矛盾,郑板桥说人难得糊涂,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糊涂”,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熄掉自己的脾气,毕竟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味地用自己的习惯来要求他人势必不合时宜。
说到底不管是老人还是子女,相处起来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天下天平,所以不管怎样,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善待那个你小时候一直崇拜的英雄吧,毕竟曾经,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也把我们抚养长大成为了下一代孩子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