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把大部分人“关”了一个多月,也把一些人逼成了“洁癖”,觉得到处布满了“病毒”,处处都应该“消毒”,真的应该这样吗?关于“消毒”的利和弊您知道多少?
医院公共卫生部为您送上科学防控锦囊消毒篇……
一、哪些区域应该消毒,哪些区域不适合消毒?
疫情发生后,有些人“脑洞大开”,想出了各种“消毒措施”,有人使用无人机对空气喷洒消毒,有的小区在入口处设置“鞋底消毒池”,还有的地方设置了“消毒通道”--每个进入的人都要经过“消毒剂的沐浴”......针对这些千奇百怪的“消毒招数”,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印发了“消毒剂使用指南”,提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合理使用消毒剂,消毒要遵循“五加强七不宜”。
五加强——即五类区域应该加强消毒,不留死角
1、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2、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其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3、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加强清洁消毒;
4、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5、做好个人手卫生。
七不宜——即七类场所不适合消毒
1、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
2、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3、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进行消毒;
4、不宜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进行消毒;
5、不得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6、不宜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7、不宜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大于mg/L)做预防性消毒。
二、为什么说有些消毒没有意义,反而有害?
新冠病毒进入了人体细胞里吸取养分才能长时间生存,室外的空气流通、空中的紫外线等因素,都极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不需要专门消毒。只有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中,传染源排出的病毒不容易被气流“吹散”,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或落在物体表面被人触摸传染人。因此,对小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室外进行大面积空气消毒没有意义。同样,室外的大部分表面,如马路、小区道路、绿色植物,车身、车轮等也几乎不存在新冠病毒,即使有,也活不了多久,也不需要消毒。
很多小区是用含氯的消毒剂喷在脚垫上,对鞋底消毒。由于含氯消毒剂不稳定,无法确保有效浓度,很难保证有消毒效果。带来的只是对鞋本身的“腐蚀”效果。
“消毒通道”则是借鉴“养猪场”的做法,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消毒“不能对着人喷”这一基本的原则,是极其荒唐的。
消毒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消毒剂的成分、浓度、时长、方式都有讲究,普通市民不要滥用,千万不要把消毒剂当成一种安慰剂。
三、过度消毒有哪些危害?
过度消毒是指在很少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地方、没有必要消毒的地方,反复消毒,或某种消毒方法根本起不到消毒效果却坚持使用。
过度消毒不仅起不到消灭病毒的作用,反而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如造成环境污染、正常的物体被腐蚀;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也杀灭了对人有益的微生物,导致菌群失调,使得原本不致病的微生物对人致病;对人的呼吸道、眼结膜、皮肤等有刺激性作用,如含氯消毒剂经呼吸道吸入后,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产生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甚至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新冠病毒”。
总之,“过度消毒”,除了导致刺激或伤害人体、污染环境、浪费人力物力,引起“草木皆兵”的恐慌外,对于防控疫情并没有好处。
四、家庭怎样消毒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家中如果没有病人,是不需要消毒的,只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就可以了。如果怀疑有物品被污染,可参考以下内容对这些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1、杯碗瓢盆:首选物理消毒,用水煮沸15-30分钟,或者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碗柜。
2、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也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3、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用拖布湿式拖拭,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4、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紫外线消毒,或者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褪色作用,深色织物要慎用。有的洗衣机本身带有消毒功能,直接洗完消毒就可以了。
来源:医院
原标题:《“消毒”的利与弊——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