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 [复制链接]

1#

作者:曹雪芹蒋勋主播:蒋勋

第三十七回(上).mp:52来自半卷诗书一窗月

第三十七回(上)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三百年前的网吧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七回里,贾政因为点了学差被派往外地。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管教严厉的家庭里,父亲忽然缺席时孩子们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所以大观园里的青春男女就开了一个诗社。从某种角度来看,诗社是很高雅的团体,宝玉他们写诗时讲究的言律、押韵,对仗等等,可能是现在的大学中文系学生都做不到的事情。可是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对于当年那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写诗只是一种游戏,他们就是在玩。

德国很多教育学家认为,最重要的教育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当他觉得好玩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学习了。玩具是可以启发孩子思维方式的,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会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我们的主流教育体制太忽视游戏的作用了,把教育和玩完全分开,总觉得闷头读书不出去玩的小孩子很乖。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应该鼓励孩子去玩儿的。如果游戏的内容设计得好,孩子们在游戏当中能学到不少知识。

我们建议大家从这个角度去看宝玉他们的诗社,把它当成三百年前的贵族或者知识分子家庭里小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怎样用字,怎么押韵,在他们看来一点都不难,反而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些小孩大概或者去玩电玩,或者整天泡在网吧里。这个诗社其实就是三百年前的一个网吧。

结诗社的主意是探春想到的,她想让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游戏、玩是可以把非常好的动机放在里面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感情好的话,会三天两头聚会,有时候聚到大家也很烦,因为在一起不晓得要干吗?这个时候比较聪明的同学就会说,我们去爬山或者去游泳吧,其实他就是利用游戏使大家聚会的动机更强,就像我们因为《红楼梦》每个月要聚一次一样。

表现教养的修辞学

探春有了结社的动机,就写了邀请函给大观园里的人。等一下大家看看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是怎么写邀请函的。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邀请函以后,会不太敢写邀请函了。在探春的邀请函里,你可以看到那种文字的讲究。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修辞学本身是用在对联和诗当中的。一个小孩子还不可能对人生有多么深刻的体悟,也没有办法讲出很精彩的思想,但至少她知道文字怎么摆,怎样用更好的典故,这就是修辞学训练。

古希腊就非常讲究修辞。古希腊哲学的所有论辩都要有严格的修辞学训练。如果修辞不到家的话,根本无法进行论辩。直到今天,修辞依然是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国会议员的必备素质。一个国会议员站起来讲话的时候,如果修辞学不好,肯定要遭人耻笑。在语言的运用中,修辞学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教养,它可以很粗鲁、粗糙,也可以非常细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辞学是人的教养的第一个环节,画画、音乐、艺术都还是后面的事,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语言本身的艺术性。

丘吉尔和罗撕福等人重要的政论之所以会被选在教科书里,是因为他们对修辞学非常讲究。肯尼迪有几句话一直到现在都被保留在教科书里,不光是因为它内容好,也包括修辞的漂亮,这种修辞能让文字精简而有说服力。我们常误以为最有说服力的话是要高腔大嗓喊出来的,其实刚好相反,真正有说服力的语言不只是能入耳,而是能入心的。肯尼迪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作为一个政治领袖,肯尼迪的这个句子在当时打动了很多美国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对这句话的内容有争议,但不能否认修辞上的漂亮给它增添的感染力。西方政治是非常讲究语言的,如果你只会乱骂人,那下次你就别想出来了,大家会觉得你连最基本的教养都没有。

修辞一方面体现着文化的教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比如在国会里有争辩的时候,修辞本身会使节奏慢下来,不致造成很直接的冲突。西方从古希腊开始讲究论辩学,特别注意用修辞来消解那些太直接、太粗暴的语言,这样,整个社会才有圆融与缓冲的可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修辞学是人与人和解的开始,因为它讲究措辞和语言上的细致。

探春的这封邀请函,内容很简单,只说她希望开一个诗社,请大家来商量,可是在修辞上却非常讲究。作者还怕我们感觉不到她遣词造句的考究,特地让另外一个人一贾芸一也写了一封信。对比这两封信,大家就能看到其间差别多么大,也就知道什么是修辞学了。

这两封信,一封是光风霁月、光明磊落地体现了修辞的美;另一封则充满了谄媚与阿谀。透过探春和贾芸的信,能看到当时年轻人的两种面貌。

无聊宝玉收到花笺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学差是督理学政的官,有点像今天的督学。但由于清朝的疆域大,督学可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查学校办得好不好,营养午餐有没有贪污之类的事情。“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酒泪亭。”老爸要走了,要在“洒泪亭”表示难舍难分,可是我想大部分小孩子心里都不见得会难过,爸爸不在的时候小孩子是最快乐的,尤其是宝玉。

“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直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可以想象,宝玉好像是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动物,快乐、任意、纵性、狂荡。

探春前一阵子有点不舒服,宝玉很关心,专门找人送了一些新鲜荔枝去。他特地挑了一个缠丝白玛瑙的碟子去配鲜红的荔枝,缠丝白玛瑙的碟子白里带了一点灰色的丝,衬着荔枝特别好看。宝玉连选一个送礼物的碟子都很用心,这里面有一种文化。探春本该留下荔枝,把碟子还回去的,可是她看到这两样东西摆在一起真好看,就把碟子留下了。这之后探春忽然想到,大家这样闲来逛去的也无聊,不如开一个诗社,大家就有机会常聚在一起了。

宝玉“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副花笺送与他。特别注意“无聊”这两个字,其实人玩到最后就是蛮无聊的,因为如果你没有创造力,真玩不出什么新名堂来。“翠墨”是探春的丫头,探春本身很喜欢读书、写诗,作者特地用翠墨这个丫头来配她的身份。“笺”是信,我们现在还用到信笺这个词。“花笺”是古代比较讲究的信纸,现在北京的荣宝斋还可以买到这种信笺,上面有木刻做出来的竹子或兰草。现在有些“花笺”已经没有人敢在上面写字了,因为它非常贵。我见过最珍贵的“花笺”是乾隆皇帝用的,是当时的御用画家亲笔画的画,乾隆皇帝当年就在那上面写字。当然这些画家一定觉得很光荣,因为皇帝在上面写字。但现在看来,那简直就像是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拿来做花笺。

于是宝玉说:“可是我忘了,才说要瞧瞧三妹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来。”他知道探春这几天身体不太好,他应该去看探春,可是忘掉了。翠墨答说:“姑娘好了,今日也不吃药了,不过是凉着一点儿。

探春邀请函的文采

宝玉听说,“便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着:

妹探春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榈槐之下,未防风露所侵,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后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痫瘰恚爱之深耶!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一二同志者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妹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枝。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杳溪桃,或可醉飞银益。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云而来,则扫花以待。谨奉。

“二兄文儿”,二兄即二哥,指宝玉。“文几”是书桌,因为不敢直接提名字,所以用“文几”,就是我放在你的书桌上,你看不看可以选择,不是非看不可。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前夕”即前几天,“霁”是晴的意思,下过一阵雨以后天忽然转睛叫“新霁。雨后天空晴朗,月光特别漂亮,像水洗过一样。“因惜清净难逢,讵忍就卧”,这么美的夜色很难遇到,怎么忍心去睡觉,把好端端的时光浪掷了呢?“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槐之下”,已是半夜,本该上床睡觉了,可我还在桐树、槐树下流连忘返,美丽的环境唤起了探春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千万不要小看十三四岁的孩子,我相信今天的中学生,如果能给他一个比较好的文学背景的话,绝对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问题在于大人有没有这个意识。其实有时候成人给孩子设计的世界,跟孩子理想中的天真、纯粹的世界落差非常大。

今天很多人读《红楼梦》的时候,看到这封信就跳过去了,觉得它不重要。可是一旦细看你会心痛,你看到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人生刚刚萌芽的年龄是怎么去留恋她所感受到的美的。这段是在讲一个青春少女的心事,她希望她的生命与岁月之间有一个对话。

青春会因为贪美,而忽略身体,所以她说:“未防风露所侵,致获采薪之患。”那么晚还流连在花前月下,所以就感冒了。“采薪之患”是讲生病。“昨蒙亲劳抚嘱,后又数遣侍儿问切。”昨天劳驾你亲自来看我,后来又几次派丫头来关心我的病情。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里的“问切”是关心的意思,就是问她病有没有好一点,药有没有按时吃。

“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宝玉用白玛瑙的盘子送鲜荔枝过去,更惊人的是还送了颜真卿真迹过去。这里可能夺张了一点,我想大概可能是颜真卿书法的拓本。“墨迹”通常是指真迹,毛笔直接写的才能叫墨迹。当然也可能只是送了她一本《大唐中兴颂》,或者《麻姑仙坛记》之类的颜真卿的字帖,被探春在信中说成“真卿墨迹”,表示很珍惜。三百年前十几岁的孩子送的礼物就是“真卿墨迹”,今天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礼物可能会是手机链什么的。

“何痫瘰惠爱之深耶!”说我这样一点小小的病痛,竟得到你这么大的恩惠、照顾和宠爱。“痛”和“痛”是同一个字,但在修辞学上,会选择比较典雅的古字“痛,而不用现在的俗字“痛。“瘰”就是生病的意思。“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为生病睡得比较晚,所以“伏几”,靠在茶几旁边:“凭床”,靠在床的旁边。“处默”是独处静静思考,青春期里的“处默”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刚才说的有月光的夜里,她不想睡觉在树下散步,也是“处默”。“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水之区”,想到古人虽然每天争名夺利,纷纷扰扰。但退下来以后,像王安石、苏东坡他们,一般会为自己找一个地方,让自己亲近山水。人行走于山水之间,自然会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感觉。“远招近揖”,你可以恭敬地请人来:“投辖攀辕,“辖”是车子的轴,“辕”是车子前面扶手的地方,这里是说找一些好朋友成群结队地游玩。

“务结一二同志者盘桓于其中”,大家有了共同的爱好、兴趣,就能摆脱现实中对名利的追求和争夺,人跟入相处最后一定要找到共同的、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文社、雅集、诗社,只是为了好玩。像《兰亭序》就是一个雅集,当时只是大家觉得某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曲水流觞,四十七个人就聚在山阴,就是现在的绍兴城外,作了很多的诗,结果王羲之写出了《兰亭集序》。一千五百年后,大家还在谈论兰享,纪念兰亭,是因为它体现着文入一心想摆脱战乱和权力斗争的心境。如今,当年的东晋皇帝和他的政治可能已经完全被遗忘了,可是大家却记得王羲之,记得王羲之跟四十七个人喝酒、写诗时的快乐,记得他曾留下的那么美的书法。所以说是“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佳谈”。

“妹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妹”,是探春说自己。“窃”是私下的意思。我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很幸运能够跟你们一起住在这么美好的风光里。“泉石之间”就是大观园,里面有泉水,有石头。“而兼慕薛、林之技”,“薛”是薛宝钗,“林是林黛玉,我特别仰慕这两位姐姐的文学修养,“技”是讲她们诗词写得好。“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在吹着风的中庭和有月光的水榭,我们已聚了好几次餐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想到用写诗来作为聚餐的动机。

“帘杏溪桃,或可醉飞银盏。”垂帘外的杏花,溪水旁的桃花,有这么美的风景助兴,我们也许可以把酒临风。“醉飞银盏”是在讲诗人作诗时那种开怀尽兴的感觉。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东晋的慧远大师曾经在庐山的虎溪东林寺结了一个文人的社,叫做“莲社”,集结了当时最有名的文人,影响非常大。“独许须眉,意思是谁说只有男人才可以做这样的事。难道我们女孩子就不能结一个这样的“莲社”吗?

“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东晋大宰相谢安退休之后就住在东山,谢安不仅是个大政治家,他做的影响最大的事是东山结社,让文人集结在他身边形成了更大的文化力量。“让余脂粉”,虽然是女孩子,可是我也希望能学学谢安的东山雅会,聚集一些文人来写写诗。“若蒙棹云而来,则扫花以待。”注意“棹云而来”和“扫花以待”是很工整的对仗。“棹云”是说你们就像仙入,驾着云过来。

这封信里全部是修辞。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几岁女孩子的文化底蕴。作者有意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家族里,文化教养已经在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心里生了根。她所向往的东西,不止是修辞,也包括品位,包括了文化传承的巨大力量。她的信让我们感觉到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纸小小的邀请函里有年轻人的偶像和文化上的向往。她怀念慧远大师,向往谢安,表面上看起来是要结一个诗社来玩,可是骨子里他们是以慧远大师和谢安这样的文化风范做榜样的。

不同教养的差别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宝玉已经玩得有点无聊了,实在是想不出新花样来了,一看探春的信,当然高兴。“一面说,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后面。刚到了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见了宝玉,便迎上去,口内说道:‘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口等着,叫我送来的。’”

我们来看另外一封信,看看不同教养的两个人在修辞学上的差别有多大。与探春的“妹探春谨奉”不同,贾芸写“不肖男芸恭请,上来问候“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贾芸比宝玉大好几岁,只是宝玉偶然说,“你长的倒像我儿子”,他就称宝玉为“父亲大人”。对于贾芸来说,能被宝玉看上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礼物,所以当即跪下谢恩,之后还要尽力把这个关系维持好。他知道宝玉喜欢花,就送了两盆他觉得很难得的白海棠花来。送海棠花时还要附上一封信说明为什么送。很明显,他要的东西就是名和利,只要有机会巴结逢迎,不管年龄差多大他都愿意。作者拿一个名利中人和探春的清雅来做对比,其实是在嘲讽贾芸的不堪。

“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膝下”就是儿子。小孩子没有长高,所以叫膝下。可是贾芸已经比宝玉都高了,还“认于膝下,人一旦有欲望,竟可以卑下到这种地步。“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这里重复两次“孝顺”,连最基本的修辞都不懂。

“前因买办花草”,“买办”两个字其实很难听的,就是在中间弄油水的人。“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匠,并认得许多名园。”“认得”、“并认得,都是在修辞学上不及格的东西,他的词汇量太少,所以只能重复。“前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注意“变尽方法这四个字,然后又说“只弄得两盆”,特别用了“弄”这个俗字,探春是绝对不会用“弄”这种字的。

“大人若视男如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作者是有意在做对比,让我们换一个心情去赏鉴。探春的高雅和贾芸的不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我有时候跟朋友说,常用另外一个心情去活着也很好,看人与人是多么不一样。当然贾芸这种人太多的时候,我们肯定受不了,就会特别珍惜探春的清雅。

宝玉根本不在意这个贾芸,所以他看完信以后,就笑着问:“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以宝玉的文化品位和教养,看到这封信,大概也不想见这个人了。婆子回答:“还有两盆花儿。”宝玉说:“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一边说,一边就和翠墨到秋爽斋来。

这一段小插曲说明这些小孩子即便是玩,也要玩出格调来,不会流俗的。

独立个性入诗社

宝玉到了以后,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大家见他进来,都笑着说:“又来了一个。”要开诗社了,大家兴致都很高。

探春笑着说:“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宝玉也笑着说:“可惜迟了,早该起这社的。”

黛玉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我,我是不敢的。”谁都知道黛玉是这些人里最有才华的,可是她却说,要开诗社你们开好了,我是不会写诗的,这就是黛玉的个性。如果换做史湘云,她一定会说,诗社啊!我一定要参加,这是我最喜欢的。黛玉身上有一种洁癖,也有一种自负,她知道自己的诗写得最好,反而会讲反话。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她讲的是老实话。

宝玉就说:“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尽管说出来大家平章。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平章也是修辞学,这里当然用不到这么重的修辞。过去宰相平章政事,就是跟皇帝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宝玉用了“平章”,是说我们一起来讨论、协商。

“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日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说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黛玉说:“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诗社里面的成员叫做“诗翁”,而这些人平常都是互称姐姐妹妹的。林黛玉就建议把姐姐妹妹这些俗字拿掉,每个人起一个号,以独立的个性人社。因为在创作领域里的人是独立的,创作本身就是自我个性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当中,儒家的伦理很严格。比如跟爸爸一起参加一个诗社,如果你赢过他,那就是不孝。后来诗社就有一个规矩,不管谁参加的时候都用号。这就能暂时摆脱掉伦理的部分,以独立的个人出现。黛玉的建议是希望把大家从伦理中解放出来,恢复部分的自我。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唐朝初年有个大文学家叫王勃,他不到二十岁就跟他父亲参加了一个诗社,当然,诗社里的人都是他的长辈。那天滕王阁的风景很好,大家就说要写一个《滕王阁序》来纪念。古代的文人只要聚会就一定要写诗,可是写的时候都会推让,说某某公德高望重,应该他写什么的,就这样推来推去。王勃看了觉得很烦,就说我来写好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王勃一讲这个话,他老爸脸都白了,因为在过去的伦理中,这种事根本轮不到小孩子的。最后王勃提笔,大家就冷眼旁观。结果他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成为至今传诵的经典,《滕王阁序》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年轻人的创作。

南宋的画家马远和马麟是一对父子,许多人认为很多马麟的画是他父亲画的,因为儿子怎么可能比爸爸画得更好呢?可是马麟的风格和他爸爸差别很大,他比较狂野、浪漫,马远的风格则比较沉稳、含蓄。又比如赵孟頰和管仲姬是一对夫妻,就有人认为管仲姬最好的画是由她丈夫代笔的。在儒家传统太强大的时代,伦理强到所有的人都要遵守,强到不相信一个顺从的角色可以超越主体角色。

可是老庄就比较欣贯特立独行的个人。黛玉基本上不属于儒家,所以她建议不要用姐姐妹妹的字眼,这样才不俗。

蒋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