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红楼梦》中劝宝玉读书学好的人可不止薛宝钗,还有林黛玉、史湘云和花袭人,可为啥只有林黛玉没有被宝玉骂呢?
原因很简单:不只是因为宝玉爱黛玉,舍不得骂。而是只有黛玉劝到了点子上,她是抓住了重点,拿捏住了宝玉的软肋在劝。所以宝玉就算不愿意接受,也只能听着。
其他人要么是水太低不懂瞎劝,要么是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乱弹琴,被宝玉骂也很正常。
袭人劝宝玉学好,是想让宝玉显身扬名变虚伪,她跟着争荣夸耀过好日子
袭人是宝玉的丫鬟,大字不识一个。她头一次劝宝玉读书的话也很有意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这句话看上去没毛病,要是劝个普通人完全适用,但宝玉是贵族公子,别说他不读书,他就是个傻子,也不至于不读书就会潦倒一辈子。
她第二次劝宝玉读书:“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这确定是在教宝玉劝学,不是在教唆宝玉如何糊弄家长吗?
然后她劝宝玉不要厮混内帷:“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看上去也没毛病,但是当宝玉犯了这些事儿的时候,史湘云还会啪地给他一巴掌,袭人却只会扭捏作态,用吃醋冷战的方式逼得宝玉来哄她。
这确定是劝学好,不是袭人提前使用小妾的狐媚手段在争宠吗?宝玉大雪天里从梨香院回来,袭人作为大丫鬟不赶紧上来伺候,却躺在榻上“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她顽耍。”
说句实在的,袭人很多的所作所为,连做丫鬟都不称职,整天想着怎么当小妾了,狐媚子手段一套又一套,她哪里懂得劝宝玉学好,头一个引诱宝玉偷吃禁果的人就是她。
她还会故意迎合宝玉说一些宝玉爱听的奉承吉利话:“先问他春风秋月,再谈及粉淡脂萤,然后谈到女儿如何好”,当袭人引得宝玉又说起女儿来,宝玉又说起化烟之类的疯话,袭人却“忙说困了,不理他”。
如果说袭人能劝宝玉学好,那可能只有王夫人这种“天真烂漫”的人才会信吧!
薛宝钗劝宝玉学好,是为了让宝玉变禄蠹,她自己得好名声
第二个劝宝玉学好的人是薛宝钗。
薛宝钗一个没落商贾之女,跟着母亲哥哥在荣国府赖着不走七八年,本质上就是来避难。相当于是有钱版的刘姥姥,只不过刘姥姥是打秋风,她是想“借东风”,其实也没啥很大的区别,就是想占光。
薛宝钗很贪心,不仅想要借贾府的权势庇护一家子,她还想嫁给贾宝玉,反客为主当上贾府的女主人。
可惜贾宝玉只是个二房嫡子,将来荣国府的爵位没他什么事儿,宝玉充其量只能继承贾政身上的管家权。可如果宝玉持续这么不务正业地混下去,管家权肯定是也要给贾琏和王熙凤的,就算宝钗嫁给了他,也是崩毛捞不着。
所以,薛宝钗为了让宝玉能务实,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顶起家族的大梁来,就拼命地劝他读书科举,变成贾雨村那样的禄蠹,那才是她理想的丈夫。
可是薛宝钗忘了一点,人家宝玉是贵族子弟,不管是靠祖荫、捐纳还是因文采好被举荐,想做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反而他若是和寒门子弟一起挤独木桥考科举,才是最不讨好的一种办法,至少在《红楼梦》是这样的,因为贾府不只有秀才贾珠,进士贾敬,还有有很多精深举业的先人,只是可惜没有一个做大官的。
为什么呢?因为皇帝不想贾府的势力太大!贾府一门二国公,百年贵族,人脉遍及朝野。家里奴才的孙子都是五品州官,要是贾府再出个尚书、宰相,那皇帝还能睡着觉吗?
作为补偿,皇帝给贾元春封了贵妃,让贾府享受外戚特权,不是也很美吗?
贾宝玉只要好好钻研诗词歌赋,在外面博得文化达人的名望,依然可以光宗耀祖,给贾府从武勋转清流的发展路线增砖添瓦!
这一点他爹贾政都亲自盖章认定了,难道贾政不如薛宝钗懂得多?
薛宝钗搞不清贵族圈的潜规则,一味地劝宝玉死读书考科举,钻营仕途经济。气得宝玉把四书之外的书都烧了,还大骂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薛宝钗却还是不放弃,当众劝被宝玉冷处理,追到宝玉屋里劝被宝玉“嗐”了一声,拔腿就走,她还是没有放弃。
她要是把这个劲头用到她哥薛蟠身上,薛蟠都不至于分不清唐寅和庚黄了。
但薛宝钗不爱劝薛蟠,只爱劝宝玉,因为她想嫁给宝玉,就算宝玉不听她的,她也可以在王夫人面前得到一个贤德的好名声。
宝玉烧书,越劝越逆反,那就更好了,别的千金小姐都不愿意嫁给宝玉,她不就少了很多竞争对手了!
宝钗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劝过宝玉学好,比如不厮混内帷,不要出去喝花酒,搞男风。
因为宝玉只有厮混内帷她才有机会和宝玉亲近!若是劝宝玉不要厮混内帷,不就等于打了自己的脸?宝玉逛青楼和花酒,多半也是她哥薛蟠引出去的。
宝玉和袭人暧昧,和碧痕洗澡,和秦钟、蒋玉菡如何不清楚,薛宝钗统统不在乎。
她甚至还主动引着宝玉看金锁,当面解开了排扣,羞笼红麝串露出了雪白酥臂,闯进宝玉午睡的卧室,坐在身边给他绣肚兜……宝玉逼淫母婢导致丫鬟跳井,她就去帮着洗白遮掩,宝玉流荡优伶挨了胖揍,她就亲自去送棒疮药。
总体来说,薛宝钗和花袭人一样,宝玉到底学不学好,高不高兴都不重要,她们只是想让宝玉变成理想的工具人。
湘云劝宝玉学好,是想让宝玉学官场应酬,像他们的长辈一样
史湘云也曾劝宝玉学好,她的水平就明显比袭人和薛宝钗高太多了。
史湘云既不喜欢宝玉,也早订了婚,不存在想要嫁给宝玉的打算。
她劝宝玉说:“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史湘云这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就是过于直了些。
她认为宝玉可以不用去读书考
举人进士,是因为她是侯门嫡女,眼界自然高过袭人宝钗之流。
她劝宝玉时常去结交官宦权贵,熟悉仕途经济是为了将来应酬事务。因为她知道宝玉将来最次也是和贾琏一样,做个官儿,在外面应酬世交关系,打理家族的外部事务。
贵族圈子主要就是人脉关系,贾府的人脉很强大,所以才能随便就给贾雨村弄了个四品应天知府,但是宝玉想要更好地维护家族发展,他就需要更多的朋友扶持。
宝玉其实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比如他和北静王结交,和冯紫英相熟,也去沈世兄家里喝酒。他对京城上流社会圈子非常熟悉。
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这些事宝玉都是知道的,可见宝玉平时的社交活动很丰富。他在冯家的酒宴上表现得也很会应酬。
但是宝玉的问题是,他的社交是有选择性的,他喜欢结交志趣相投的青年公子哥儿,和他们一起骑马逛街、喝酒听戏,说笑玩乐都可以,却“懒于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史湘云说的“官做宰的人”偏偏就是士大夫,所以触碰了宝玉的逆鳞。她又嫌弃宝玉整天厮混内帷,宝玉更加不喜欢听,他的乐趣就是跟漂亮少女们在一起玩儿啊!
所以宝玉对史湘云也翻脸了:“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但是,史湘云劝的话都是很对宝玉的症状的,这里也说明宝玉要娶真正能规劝他的贤妻,至少要是史湘云这个档次的,只有名门贵女才懂得权贵圈里的生存方式。
史湘云之所以能说出这番话,是因为她的叔叔们都是侯爷,做大官的人,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熏陶,让她明白宝玉只有成为她叔叔那种人才是真正的学好。
林黛玉劝宝玉学好,是为了让他学会承担责任,这是宝玉不能逃避的
林黛玉的境界又比史湘云高了一层,她不仅出身高贵,世事洞明,而且她还很懂宝玉的内心。
林黛玉是四代列侯勋贵的嫡孙女,探花郎林如海的亲生女儿。林家钟鸣鼎食,又是正经科举出身的书香仕宦门第。
林黛玉既懂得权贵圈的生存之道,也懂得书香门第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林家的爵位尽了,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更是早就看透了世事无常、官场腐朽黑暗和大家族的兴衰命运。
林黛玉是活得非常通透的,她自己从小被当做男孩儿培养,熟读四书五经科举教材,但是她从不劝宝玉去读圣贤书和考科举。
因为只有她知道宝玉不是不读书,也不是不尊崇儒家圣贤,宝玉只是和她一样有精神洁癖,厌恶那些把读书当做晋身仕途,追逐个人名利的“禄蠹”。
林黛玉和宝玉是真正的灵魂知己,也是真正的读书人,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林黛玉自幼见惯了父亲做官的艰辛不易,她知道宝玉这种性格将来做官,去钻营仕途经济未必是好事,说不定还会给他自己和整个家族招来灾祸。
比如宝玉挨打,是因为抢了忠顺王的男宠蒋玉菡,当时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小公子,因为看不下去蒋玉菡被忠顺王迫害折磨就敢和王爷抢男人。
如果当时宝玉不是个小孩儿呢,如果他已经二十多岁做了官呢?这将是一出震惊朝野的巨大丑闻。
不但忠顺王不会放过他,就连御史言官知道了也会参宝玉行为不端,皇帝一怒之下,罢了他的官职都是最轻的处罚了。
所以,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但宝玉怎么说的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可问题是,宝玉自己死了倒也无所谓啊!连累整个家族才要命啊,你愿意为这些人死而无憾,你的族人可是无辜的!
林黛玉知道宝玉在这方面劝不动,因为他们都是至情至性的人,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文人的风骨。那林黛玉大约就觉得宝玉最好不要当官,免得害死他自己,也连累全家族。
做个诗人、词人也一样可以让贾府增添书香气息,一样可以光耀门楣,林黛玉满腹诗书,宝玉和她在一起,不用劝读书,也不会成了俗人。
古代官场上的翻云覆雨,朝廷政局中的角斗,倾覆那都是瞬间的事儿,尤其是《红楼梦》中那种末世黑暗腐朽的官场,更是可怕。
绝不是薛宝钗很傻很天真地认为:“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薛宝钗不懂的,因为她家已经三代从商,让她算账做买卖还行,她在林黛玉面前谈论科举仕途,那就等于是班门弄斧。
但是,宝玉渐渐长大了,他需要承担家族责任。荣国府是二房当家,他是二房嫡次子,在贾兰成长起来之前,万一贾政挂了,他必须要承担家族顶梁柱的责任。
否则二房的管家权就要交给贾琏和王熙凤这对大房的长子夫妻手里。到时候贾宝玉只能靠贾母和王夫人的遗产过日子了,还要被撵出荣国府在外面居住,就像贾璜一样。
林黛玉很明显也不希望宝玉那么惨,所以她在宝玉逃避去帮迎春相亲的时候,又劝了宝玉一次。
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所以叫你们过去呢。”宝玉拍手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儿还未必能去呢。”黛玉道:“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说话,一面咳嗽起来。
林黛玉劝的合情合理,是宝玉不能逃避,也不能反驳的正经事。他可以不考科举,不钻营仕途经济,但是不能不管家务事。
所以宝玉对黛玉没脾气,因为他自己也知道:“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只是他知道,贾府已经穷途末路,整个朝廷都穷途末路,整个封建社会都快走到了尽头。
他就算考个状元也拯救不了世界,管不管家务事区别都不是很大,所以总想着在逃避。
林黛玉还劝过宝玉不要总是厮混内帷,是因为她看见宝玉脸上有胭脂的痕迹。
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这就是林黛玉最委婉通透的劝说方式,她替宝玉擦掉了胭脂,又点出来宝玉厮混内帷,给丫鬟们制作化妆品,会成为家庭矛盾的根源。
可这是宝玉的兴趣爱好,林黛玉劝了都不听,别人劝了更没用。可惜他生错了时代啊,要是生在现代,那肯定是顶流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