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的治疗 https://m.39.net/pf/a_4784139.html再说存在与运动,这篇稍微深一点点。
哲学在其初期就已经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这就是存在与运动。就像上期(希腊哲学源流之二)我说的,这一对立,决定了未来整个哲学历史的发展。
两位掌门人分别是巴门尼德和赫拉克里特。
关于巴门尼德,他的老师是诗人和哲学家色诺芬尼,准确的说色诺芬尼更倾向于一个标准的吟游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希腊的各个城邦的宫廷中吟唱哲学诗歌。
我们现在没能留下巴门尼德的太多资料,但是据柏拉图回忆,除了哲学,他还是个政治家,制定过法律,曾在埃及系统的学习过逻辑和天文,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他是一个有着原始深度的思想巨人。
而赫拉克里特显然一生都是个及其显赫的人物。他住在爱琴海边的以弗所,现在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可能是特别的人一定都有特别的癖好,赫拉克里特的精神洁癖也是极致的,因为对社会的失望而隐遁山林,却患上了水肿,最后因为用牛粪治疗自己而悲惨的死去。
虽然留下的资料不多,但也足够我们了解巴门尼德了,他先是列举了几种“大多数人的看法”,然后把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对比。
第一,各具特性的单一事物并非现实,只有处于整体之中,它才能够独立存在。
第二,互相对立的矛盾,只是世界存在的现象,只有以统一为基础,对立才能产生。比如白昼与黑夜,正如同男人和女人,这样的对立,究其根本应该是统一的和谐。
第三,人们一般把处于消亡或形成之中的暂时性的东西看做存在,但是虚无也同样是一种存在。因为这种事物的存在,是因为另一种事物没有存在。在矛盾中,事物相互否定。消失的东西,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存在。所以,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中,存在也可以是不存在的东西,这是现实存在的真谛。
看见了存在与虚无的矛盾,巴门尼德没有逃避,他说,不能沿着视而不见的凡人的道路去寻找真理,不要相信没有目光的眼睛,不要相信吵闹的耳朵,不要相信喧嚣的舌头。
但是,如果说不存在就是真正的存在,世界就是虚无,在巴门尼德看来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虚无无法被认识和表达,那就是不真实的。
那么真实是什么呢?巴门尼德对此说:“存在存在着”。
为什么普通人看不懂哲学,与那些玩弄哲学的人写的戏说类哲学书不同,真正的哲学是严肃的,正如同巴门尼德的这句话,如果让心灵鸡汤来解释,有可能就是“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话语,实际上,巴门尼德的意思,存在的最高概念,就是存在本身。
存在本身是个抽象的意义,它指向一个唯一的真实。它和有限的存在不同,它自身是“一”。它没有矛盾,如如不动,自身和谐而永恒。
这是什么?这就像东方的天之“道”。它是西方哲学形而上的开端,确立了哲学永远居于所有学科之上的主导地位。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之上,巴门尼德第一次指出,有一个超越我们的那个唯一的真实存在。
伟大的思想,即使到现在也依旧晦涩难懂,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赫拉克里特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思想深邃的赫拉克里特将哲学的开端推向完美。”
尼采说:“赫拉克里特永远不会过时。”
和巴门尼德一样,赫拉克里特也反对世俗之见,“给他们讲话,他们并不懂,却以为能理解。”哲学家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世界,他知道事物的真相,因为他会思考,会判断。
赫拉克里特是批判的,就连赫西俄德、色诺芬尼、荷马都被他指责为什么都不懂。但是对于真理,他认为它普遍的存在于所有人的灵魂之中,只是人们沉睡着,还没有被唤醒。
“逻格斯为灵魂所固有。”这是赫拉克里特的看法。通过这句话,在哲学史上,思想者的目光第一次投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即人怎样在自我之中寻找到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试图走每一条道路,因为灵魂的界限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在自然中,赫拉克里特同样看到了矛盾。他详细的列举了它们,最有名的那句的原话其实是,“进入同一条河流的人,面对的却是不同的水。”
世界是分裂和矛盾的,赫拉克里特走了和巴门尼德截然相反的道路。他坚信,世界是在对立和矛盾中存在的,这是不可抛弃的现实,哲学家不能简单的把现实看成是暂时的。
他清楚的看到矛盾之中的联系。活着时人已经接触死亡,清醒时已经接触睡眠,通过对立,所有的事物相互结合。整个世界,就是一场周而复始的循环。
所以,世界是一场运动。而差异和斗争产生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易见的和谐更加强大。
“万物为一。”
奇妙的是,强调事物多样性的赫拉克里特通过斗争和运动,完美的来到了强调统一的巴门尼德的身边。虽然两人的过程不同,出发点和目的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条条大路通罗马,巴门尼德和赫拉克里特如同精神上的孪生子,一出生,他们的命运便纠结在一起,哪怕千里万里,一个为了纯粹的存在放弃了全部的现实,一个为了挽救矛盾的世界把它融入了斗争的和谐。
这样,这两位相爱相杀的孪生子,便代表了形而上学的两种思辨:听命于自我精神的所有绝对,或者经验可以经验的一切现实。
本文由冷月的环球之旅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