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王绩被贬扬州不久,开始了一生之中的第三次称病辞官,重返故乡,以古井无波之心做回了从前的隐士。作为儒学世家的子弟,作为名儒王通的弟弟,王绩最终抛弃了一切的儒家经典。是的,这些儒家讲章这样的道理虽然不错,而一旦参照现实,便只会令人心烦。真正的诗人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虚伪。
而现实尤其是政治,从来都是场场无休的奇幻魔术秀。王绩的床头从此只有《周易》、《老子》、《庄子》这三部书及魏晋名士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三玄。儒家经典不再看了,省得给心里添堵。王绩终于懂得了魏晋风骨之所由来,而假若生活可以选择,他一定宁愿对此懵然无知吧。王家毕竟是当地大族虽然改朝换代,多少还剩一点家底。所以王绩不乏隐居的资本,他的隐居生活至少比陶渊明舒适许多。一切耕种,酿造,信仰之物都有若干仆人在做,他自己乐得逍遥,在饮酒赋诗之中悠然自得。他不再是隋朝的神仙童子,也不再是大唐的斗酒学士,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全新的字号“东皋子”,表明自己只是一名与世无争的小地主罢了。东皋子也可以翻译成东坡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的时候处境正与此时的王绩类似,表达的态度也很类似。
我就是一个自得其乐的小地主,请你们千万不要把我当回事儿。言下之意是我自己玩,我也不把你们当回事。小地主的唯一理想就是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说保住自己最后的一片精神家园,与广袤喧嚣的现实世界井水不犯河水。王绩固执地坚守着这一底线,哪怕是当地最高长官亲自来访,他也避而不见。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姿态,对贞观盛世表达自己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敬业。王绩的诗《野望》是最传世的一首,也是被误读最深的一首。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若不晓得时代之背景与人物之生平,便很容易将这首诗理解为一首单纯的田园牧歌。实际看上去确实是田园牧歌的腔调,东边高坡上已有薄薄的的暮色,天很快就要黑下来了,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向何方,层层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只能唱起采薇之歌,遥想古代的高士。
其实这首诗的主题不是田园,而是孤独。天色暗淡了正是归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唯独自己想不到任何一条属于自己的归路。相顾无相识,难道真的在东高之土上没有熟识的面孔吗?不,这里分明就是王绩的故土,到处都是世代熟识的家乡父老。只是所有这些人,所有东皋附近的人,所有绛州龙门的人,所有大唐帝国的人从中却找不出任何一个可以与自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
如果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人,便只能从历史上找。那是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叩马而谏,说纣王纵然无道,武王也不应该以下犯上。后来伯夷叔齐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参上采薇充饥。传说他们做有采薇歌,当比西山兮,彩旗威已,以暴易暴兮,不知其分矣。神农虞夏忽焉陌兮,我安适归矣。在伯夷叔齐看来武王伐纣不过是以暴易暴,实在不足为信。但世界从来不听道德家的规劝,那些严苛的道德操守终归抵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更抵挡不住野心家的战斗热情。上古神农氏的太平盛世再也找不到了,而只有在那样的道德世界里,才是如自己一般的恪守道德之人,唯一安身之地。伯夷叔齐寻不到归宿,王绩也如他们一样寻不到归宿。有道德洁癖的人终归不能以虚伪的态度应对事件,然而在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现实世界里真诚的人从来都无法获得心安理得的幸福。但这还不是野望之孤独感的全部含义。
倘若王绩知道千百年后,贞观之治赢得了非凡的荣誉,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没人在意领袖的道德,只在意他是否开创了一番丰功伟业,在意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福利。倘若王绩知道自己的道德操守,就这样被历史的车轮轻轻碾碎,自己失去理智无私的孤独苦闷被后人当做田园牧歌的小小情调来轻松吟诵。倘若他知道这一切,他一定更会孤独的不成这样子了吧。王绩名字考,王绩字无功。绩意思是功劳成就,而无功表示没有功劳没有成就。名与字相映成趣,很有道家之趣。无功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说一个人若修炼到神人的境界,表面上将会和光同尘,并无明显的功绩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