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尊礼制是周天子地位下降的原因吗从左传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643.html

《诗经·北山》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由此可见天子权力之盛。经牧野之战后,灭商建周,周王室作为天下之主,周天子作为权力的象征,其地位牢不可撼;然而,春秋以后,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社会秩序和形势开始急剧变化,而周王室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

周朝在吸取了商灭亡的教训,总结了以“德”治国才能世代传颂,顺应民心,王朝的统治才能维持下去。天子必须以“德”待人,治国以“礼”。然而“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同时,《左传》中通过对“礼”的记载表明,周天子自己对“礼”制的破坏以及诸侯对“礼”的遵从,才导致周王地位受到了挑战,从而带来了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周天子对礼的破坏

史书中对于天子到底如何势微,多语焉不详;《尚书》有云:“惟皇上帝,“上天孚佑于民”。春秋时期的周天子自己都开始不遵“礼节”。又如何能“佑于民”呢?像这样的记载有很多。

西周灭亡以后,因镐京受到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原因,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而此事依靠得主要就是晋国和郑国的力量,现在郑伯去朝见桓王,周桓王贵为天子,却对自己的属臣不加礼遇,这难道不是不尊“礼”而自损威严吗?而天子如此糜烂,兵强马壮的诸侯国,又有谁再愿受约束呢?

周天子向郑国索要土地,又把不是自己的土地划给郑国。这是违背乐君子所说的“怒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后来周天子联合陈、蔡、卫等五国灭郑,结果反而一败涂地,连周天子的肩膀也被射中了一箭。而诸侯们也仅仅是对他停留在了表面的尊敬,实际上已经开始挑战王的权威了。

《隐公八年》:“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周王以分封治天下,而这些恰好也证明了诸侯们对“分封制”的支持,其地位还是得到认可的。《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朵于宋、卫、齐、郑,礼也。”前文已经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富有四海,而诸侯们向天子纳贡觐见是应有之事,怎么反而京城里还会闹饥荒呢?原来这个时候的诸侯国已经不再去朝见天子了,也不再向周天子纳贡,而没有粮食,京城里当然要闹饥荒了,也只能向其他国家求助买粮了。这同时也表明了“以宾礼亲邦国”的传统到周桓王时已经被彻底打破。诸侯不来朝见周天子,周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

诸侯们对礼制的破坏

天子不尊“礼”,诸侯们也就开始冲击“礼”制了,同时这也是周天子地位受到冲击的最主要原因。诸侯间频繁争霸战争不仅使生灵涂炭,国家秩序混乱,更使得周王室的统治岌岌可危,“春秋无义战”大概是对此进行的最好诠释。郑伯曾对公孙获说过: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说明诸侯国也清楚其中的状况,同时蔡、卫等国不听从王命的行为,已经是有悖于“礼”制,而挑战天子权威了。

信公二十三年所载:“冬,王使来告难,曰:‘不袭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敢告叔父。其实我们从这段话已经可以看出,王子带凭借其母的宠爱就可带兵入成周赶走襄王,可见此时“礼”制的破坏,和周王对朝政时局的无力把控。

又如楚晋争霸之时,晋文公为了给自己出兵找到理由,他的借口是为维护周王室的威严,但要之道春秋无义战,其实不关攻打谁,都是对周王室威严做出的挑战,而楚国也没有想去维护自己的威严,只是为了灭了姬姓诸侯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正理,周室已经名存实亡。

意义及影响

行文至此,想必意义已然明了,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塌实际上是对道德体系的破坏以及国家秩序的重建,这种情节有点类似于日本幕府时期的“下克上”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日本也可以说是“礼崩乐坏”,只不过我们要早经历于日本一千多年。随着“分封制”的逐渐解体,和诸侯们对礼制的冲突,周天子的地位瓦解也是必然的趋势。

诸侯间的争霸不仅带来了战争也带来了思想的繁盛,从继承礼乐的儒家文化,还有对周礼深深怀疑的道、法等家,都使周礼的命运面临着深深的威胁。而偏执于礼乐的儒家文化看似拥有上古道德时期的精神洁癖,但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孔子伦理道德的巅峰。

我们今天从《左传》去看礼崩乐坏下的周天子地位,其实也是在看动荡战乱的人与神之间的心灵契合;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如此竭诚地将一种乐舞,将其渗透道政治和精神领域里,或许以后,在千百年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能够将封尘几千年的情感,再度厚积薄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